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281088
大小:4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2
《读书笔记《中国哲学史》与《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读书笔记——《中国哲学史》与《中国古代思想史论》近来读他人的读书笔记,总能看到“一口气读完”这五个字。这对没有读过他人所读之书的人来说的确能够积起对书的阅读兴趣,因为对一些读者来说,体验阅读的酣畅淋漓是评价一本书好坏的重要标准。然而这个评价对小说类图书来说或许是种赞扬,但对一本哲学书籍来说,就不折不扣是个灾难了。小说有不同的写作风格。所以并非所有的小说都不能上升到哲学的层次,并非所有的小说家都会创作人们所易于接受的著作。小说流派中超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荒诞主义、虚无主义以及没有主义的写作手法等等,似乎都必须要对他人作品有相应的欣赏的才
2、华。某些小说家甚至会设置一些阅读障碍以迫使读者停下来进行思考。《红楼梦》对草灰蛇线写法的运用可谓神乎其神——不知多少心血耗费在对其的续编上。再如读意识流小说时,读者不得不抛弃传统的时间概念而追从作者的心理发展。在西方哲学书中更是如此,尼采即在著名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宣称现在的读者不能认真读懂作者的真实意图,所以他采取的是一种非常极端的写作方式以迫使读者对诘屈聱牙的词句进行反复思索,而对西方文化涉猎甚少的我来说,读尼采大师的著作差点要了老命。当然尼采不是疯子,如其所言:“而我称这个为知识:一切深的要被提到——我的高度。”这种写作方式同
3、样可以在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中找到痕迹,小李对深僻典故的偏好,在唐朝诗人中当首屈一指,所以难以让人对其诗全盘接受。不过中国自古牛人辈出,不能否认的确有高人或大才能够将一本十分深奥的书一鼓作气地读完,但度我之力,强为此事,不过是昏过去了事。告子曰: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小子愿从之。冯友兰先生之《中国哲学史》与李泽厚先生之《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皆为讲中国哲学之书,然于题目较之,一为哲学史,一为思想史。似李书比冯书所含更广,然实则冯书庞而不杂,李书简而较浅。就阐释方面看,除中国思想外,二书皆有西学类释,如犬儒主义之伊壁鸠鲁、康德之二律背反与海德格尔
4、之此在概念。就叙述结构言,皆以先秦诸子为轴心为开端,而以近代经学为完结。中国思想“丄”字形结构于冯友兰书卓然可见,而因李书为文论集之故,中国思想之传承难以呈现。最后李泽厚先生探讨了中国的文化—心理结构——血缘根基,实用理性,乐感文化,天人合一的特点。而冯友兰先生则是探究与比较了诸子的异同。以冯李二书互参,似可绘一中国思想脉络图:子学时代先秦政治论道道儒墨名法纵阴农小杂横阳说老孔墨公李鬼邹陈子子子孙悝谷衍相龙史司清礼理行羲农稗议官徒庙官官人和稷官官之守(依《汉书·艺文志》)庄列孟告荀韩商苏张尸吕子子子子子非鞅秦仪佼不子韦经学时代秦汉宇宙论
5、道儒法小杂家教说阴阳学今文经学古文经学刘董刘扬王晁虞刘恆仲歆雄充错初安舒魏晋南北朝本体论道教佛教玄学禅宗张葛王何竹向郭菩二五道洪弼晏林秀象提慧弘陵七达可忍贤摩儒学道学(合流)本无宗鸠摩罗什(旧译)道安韩李本无异宗琛法竺法汰愈翱即色宗支道林心无宗法温识含宗佚幻化宗道壹缘会宗道邃佛道相合:僧肇(不真空义、物真空义、物不迁义、圣人论、般若无知义)顿悟:道生谢灵运(以儒佛互证)渐悟:僧维中立:顿渐皆存:慧琳判教:慧远范慎神灭与慧远神不灭隋唐佛教南北净土天台沩仰临济曹洞法眼(石头宗)云门慧神慧智灵义青原石头云门能秀远(岂页)祐玄行思希迁文偃玄奘:
6、《成唯识论》唯识教双离空有(我执、法执、增执、减执);识之四分;第一能变第八阿赖耶识(藏识、异熟识),第二能变末那识,第三能变前六识。注:第七末那识,第六意识,第五身识,第四鼻识,第三舌识,第二耳识,第一眼识。法藏:《金狮子论》十门总别:明缘起、辩色空、约三性、显无相、说无生、论五教、勒十玄、括六相、成菩提、入涅槃。《大乘止观法门》:真如、如来藏(宇宙之全体为一心);三性:真实性、依他性、分别性——染性、净性;共相识与不共相识;万法互摄;止、观二法门;诸佛染性;觉与不觉慧能、神会:无念论: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念为本;常离诸境,不染万境
7、,一念不起。宗密之禅门三宗:息妄修心宗;泯然无寄宗;直显心性宗。之禅宗七家:有拂尘看净,方便通经。有三句用心,谓戒定慧。有教行不拘而灭识。有触类是道而任心。有本无事而忘情。有籍传香而存佛。有寂知指体,无念为宗。遍离前非,统收俱是。五等教:人天教,小乘教,大乘法相教,大乘破相教,佛了义识教。四劫:成、住、坏、空。近代兼五叶法脉之虚云法师圆寂之后,中国佛教自此式微,即所谓末法时代。宋明心性论儒学道学周邵心学敦雍理学颐张程程载颢颐理客观唯心心主观唯心学学朱胡陆杨熹五九简峰渊陈湛王白甘守李沙泉仁王王贽畿艮清及近代认识论理学宋汉学学颜李黄王戴元塨
8、宗夫震羲之今文经学廖平康有为谭嗣同中国思想呈现一种对立统一。从孔子学说开始,即有法道两家相对。孔子开孟子之学说,有荀子之学说反驳,至汉董仲舒将其融合。二程为心理两家的开端,有朱熹与王阳明相争,至清朝再将其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