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养胃阴学说及临床运用

叶天士养胃阴学说及临床运用

ID:15255511

大小:3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2

叶天士养胃阴学说及临床运用_第1页
叶天士养胃阴学说及临床运用_第2页
叶天士养胃阴学说及临床运用_第3页
叶天士养胃阴学说及临床运用_第4页
叶天士养胃阴学说及临床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叶天士养胃阴学说及临床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叶天士养胃阴学说及临床运用光明中医2011年6月第26卷第6期CJGMCMJune2011.Vol26.6?109l?叶天士养胃阴学说及临床运用蔡云海摘要:本文阐述了叶天士养胃阴学说产生的理论渊源,脏腑生理病理基础和临床意义.并将其归纳为甘凉濡润,清养胃阴;滋养胃阴,扶土抑木;甘凉养胃,培土生金;清养胃阴,制阳止血四法.关键词:叶先士;《脾胃论》;养胃阴学说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1.06.003文章编号:1003-8914(2011)-06—1091-02金元时期李东垣着《脾胃论》,倡言"脾胃内伤,百病由生"

2、,从而创立了脾胃学说,后代医家莫不遵从其说,调治脾胃病皆用东垣所创立的益气升阳之法.但东垣的益气升阳法只适合治疗脾失健运之证,而不适合胃阴虚之候.叶氏在继承东垣脾胃学说的基础之上,结合临床实际,创立了养胃阴学说,弥补了东垣脾胃学说的不足,丰富了脏腑学说.华岫云指出:"东垣之法,不过详于治脾,而略于治胃"¨.他在总结叶氏临床经验时把脾胃的生理功能以及脏腑的不同作用做了详细的阐述:"脾胃当分析而论,盖胃属戊土,脾属己土,戊阳己阴,阴阳之性有别也.脏宜藏,腑宜通,脏腑之体用各殊也."脾胃之脏腑阴阳属性决定了脾胃生理特点的差异,即"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

3、则健,胃宜降则和".因此,脾胃升降失调就成了脾胃病变的关键环节.所谓"脾胃之病,虚实寒热,宜燥宜润,故当详辨.其于升降二字,尤为紧要.盖脾气下陷固病,即使不陷,而但不健运,已病矣.胃气上逆固病,即不上逆,但不通降,亦病矣".脾胃病机特点的差异决定了其在治疗上绝不能混同.叶氏援引前贤脾胃异治的先例指出:"仲景急下存津,其治在胃;东垣大升阳气,其治在脾."并根据"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的原理,阐明"脾喜刚燥,胃喜柔润"的特点,从而创立了养胃阴学说,善用甘平或甘凉濡润以养胃阴,则津液来复,使胃得以通降.丰富了中医内科的治疗方法.现将其临床

4、运用总结如下.1甘凉濡润清养胃阴本法主要用甘平与甘凉之生津药物,治疗胃阴亏虚的病证.引起胃阴不足的原因,叶氏认为,主要有燥热,病伤不复,药动胃津等.证见不饥不纳,或知饥少纳,或食味不美,音低气馁,不渴,或烦渴思凉饮,口苦便艰,舌嫩少津,脉细略数等,以胃阴亏虚较甚,燥热未清为其特点.治宜甘凉濡润法.甘凉可以解燥热,濡润可以养胃阴,从而达到清养胃阴的目的.津液来复,作者单位: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开封475000)则胃的通降功能得以复常,所谓"胃宜降宜和",此是叶氏的一大发明.此法从《金匮要略》麦门冬汤发展而来.常用北沙参,麦冬,石斛,玉竹,天花粉,生甘草

5、,蔗汁等甘凉濡润,养阴生津之品,而使胃阴顺降.配用粳米,糯米,南枣等甘平益胃,补益脾气之药,使脾胃升降复常,诸证皆愈.我在临床,常用该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属胃阴不足者,屡治不爽.若胃气不顺,便艰便秘明显,叶氏则又每取脾约丸之半,用麻仁,甜杏仁,生自芍,大麦仁等敛阴润肠之品,濡润肠道.不主张用攻下,因"腑宜通即是补",胃之阴液得以濡养,则胃气自然通顺.叶氏将此法称作"通法",这是他的用药擅长之一.2滋养胃阴扶土抑木本法用甘寒酸敛之药物治疗肝胃阴伤,木火升腾,风阳扰胃病症.证见胁痛,恶心,干呕善噫,气塞胀闷,心烦急躁,消渴口苦,头目眩晕,肢体麻木,咽

6、干唇赤,舌绛或舌光剥,脉弦而数.临床除有肝胃阴液不足表现之外,尚有风阳上扰,横逆犯胃症状.对于这种中虚木贼之候,治疗较为棘手,疏肝理气则虑其辛燥伤阴;补中益胃则恐其壅逆呆滞.叶氏提出"用药忌刚用柔".主张在调养中焦的同时,必先抑肝,也就是养胃平肝法.因为"肝为刚脏,宜柔宜和,胃为阳土,宜凉宜润".酸能制肝,敛阴生津,甘能令津还.常用阿胶,生地黄,白芍等以养肝柔肝.用石斛,沙参,麦冬,知母,粳米,秫米,茯苓,小麦,南枣等,益胃养胃.用木瓜,乌梅,五味子,川楝子,桑叶,橘叶等,选择一二味以制肝木.如肝风内动,眩晕欲仆者,则加牡蛎,天麻等,以平风阳.3甘凉

7、养胃培土生金本法用甘凉之药治疗肺胃阴伤病症,亦即是《内经》"虚则补其母"的方法.肺胃阴虚者,究其原委,叶氏认为,主要有阳盛之体,或患燥热之证,或病后伤及肺胃之阴,或误治伤津等,导致胃津日耗,不司供肺.肺胃阴虚,易生内热.故临床以胃阴亏虚和肺燥证为其证候特点.常见咳嗽,为呛咳,舌咽干燥,喉间燥痒,?1092?光明中医2011年6月第26卷第6期CJGMCMJune2011.Vol26.6咯痰不利,痰中带血丝,或气逆咯血,音低气短,口渴,思得凉饮,食不甘味,大便燥结,舌干唇红,舌红无苔,或有裂纹,脉细弱略数.此时治疗,叶氏认为应该遵循"甘凉养胃,上以供肺

8、"的治疗原则,所谓"滋救胃液以供肺,惟甘寒为宜","先令其甘凉,令其胃喜,仿经义虚则补其母".甘药胃喜,即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