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广西民族大学西校区图书馆方案设计说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广西民族大学西校区图书馆方案设计说明2009NO.340hineEduoatlonlnnovattonHerald广西民族大学西校区图书馆方案设计说明陈聪(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南京210096)图书馆论坛摘要:高校图书馆建筑类型是校园文化品位的代表,她不同于一般的商业公共建筑,她应有其独特的品质以和商业建筑的流俗区分开来,因此广西民族大学西校区图书馆方案设计做以下简述.关键词: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设计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09)l2(a)一0256—01广西民
2、族大学西校区图书馆位于校园核心环内侧,位置突出,是校园主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图书馆正对西校区主入口,与民族剧场,博物馆三面合围校园主入口广场,北侧为曲水环抱,与校园实验区隔水相望.本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为438O0平方米,地下1层为大面积停车场,主体高度12层,高度为6O.45米.1设计依据(1)广西民族大学西校区图书馆方案设计招标文件.(2)图书馆设计规范及其它国家及地方现行建筑法规.(3)广西民族大学西校区规划总图.2用地分析本案用地在校园东西向景观绿化主轴与校园南人口主轴线的交汇处,用地被河道包围呈
3、半岛状,用地南侧为校园主入口广场,周边景观条件均良好.用地总面积较小,不利于建筑平面方向的展开和发展.3总体构思高校图书馆建筑类型是校园文化品位的代表,她不同于一般的商业公共建筑,她应有其独特的品质以和商业建筑的流俗区分开来.从当今高校图书馆建筑的发展趋势来看,她应具有这样四种独特的性质,它们分别是以下几个部分.(1)民族地域性:高校图书馆建筑不仅要满足功能上现代大学教学的需求,其形态造型及空间平面也应展示其独特的地域性,民族性及文化品位.本方案分析研究了民族大学新老校区现有建筑形态,吸取提炼广西及局边
4、各省各民族建筑型神精髓,最终采用统一的斜向曲线立面轮廓;平面结合当地气候地理特点采用平台及悬挑阳台,营造出大量过渡性灰空间,同时采用大量百叶遮阳,给建筑营造良好的自然通风采光条件I采用一些简洁几何的符号,特别是周边层层退台的挑檐状悬挑阳台的形式,凸现建筑的民族地域性,强化该建筑为广西民族大学量身定做而具备的个性.(2)整体性:图书馆建筑从总体布局到外观造型都应具有整体的特征,过于琐碎的形体将破坏建筑大气,庄重的气质.本方案平面呈工字形,外立面体块凹凸有致,采用统一的斜向曲线立面轮廓将建筑形象框入统一的母
5、题;其次,通过统一而有变化的横向线条划分,以赋予外立面同一的肌理,增强了造型上的连续性.(3)景观性:高校图书馆建筑不仅要融于校园整体环境,而且自身要成为一个独特的校园景观,也既是说,从建筑中看环境,风景如画,从环境中看建筑,建筑入画.本方案采用了将建筑放置在一个1层平台上及各层外边悬挑阳台的手法,在建筑内外营造了大量的过渡性灰空间,让建筑与周边环境互相渗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建筑与环境的对话关系.平台下面是书库,书店及一些辅助用房,其屋顶为一个可以进行交流活动的平台,此平台和建筑西立面共同形成一
6、个充满意境的建筑空间场所.(4)时代性: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开放的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建筑不仅是文化品位的象征,而且也是我们所处的时代的象征.本方案力图创造一个开放的,具有时代感的信息交流场所.一方面通过提供各种交流空间实现开放性,另一方面通过简洁,大气的建筑整体形象体现出一种现代的图书馆建筑风格.4设计构思总平面布置:经过比较,采用了"工"字形的平面布局方式,所有主要空间均为南北朝向,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通风,达到较理想的节能效果,并通过与民族剧场,博物馆的围合,将校园主人口广场设计的丰富而有趣味,在学生主要
7、活动区,形成了立体的空间层次,将建筑与环境融于一体.功能分区:功能划分延续书库,阅览,办公,研究,会议5大功能.地下一层为大面积停车库及设备用房.基本书库位于1层南面两翼,i层西北翼设置图书馆内部人员入口,并且设置相关图书入库管理辅助用房.书籍由西北角入口进入图书馆,经过分类,编目之后被送达南侧两座集中书库,从集中书库可由书梯送达各层阅览室或分类书库.阅览室位于2~5层,读者人流主要通过南北面的大楼梯直上2楼,通过馆内半椭圆形共享中厅中的自动扶梯,读者可以抵达3~4楼层,通过左右4部电梯读者可以抵达各层
8、阅览室或自修室.办公位于6层"工"字形平面的南面部分.7~8层为研究自修用房.9层为学校备用房间.10~l2层设置学校及图书馆网络管理中心,中,小会议室及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分区明确,平面及空间布局均比较合理.柱网,层高,结构体形:采用8mX8m的统一柱网,地下室层高4.5m,1~l2层高5m.设计中将模数化大空间加以控制,结构采用无梁厚板,避免大空间,大过梁带来的通风256中国科教创新导刊ChinaEducationInnovation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