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二带答案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二带答案

ID:15240827

大小:3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2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二带答案_第1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二带答案_第2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二带答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二带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法律思想史》平时作业(2)(第四章至第六章)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6分)1.秦朝的法律指导思想有()。A.“缘法而治”B.“法令由一统”C.“皆有法式”D.“专任刑罚”2.秦法治失败原因之一是法家法治理论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具体表现在()。A.是权力的工具B.重刑主义C.封闭性太强D.利攻不利守3.黄老学派源于先秦()。A.儒家B.阴阳家C.法家D.道家4.汉初黄老学派在法律上主张()。A.清静无为B.与民休息C.约法省禁D.轻刑轻罚5.正统法律思想的理论奠基者是()。A.董仲舒B.汉武帝C.孔子D.韩愈6.董仲舒“德主刑辅”思想的理论依据有()。A.“天人感应”B.“三纲五常

2、”C.“性三品”D.“司法时令说”7.律学家主要代表人物集中于晋,即()。A.杜预B.张斐C.刘颂D.鲍敬言8.律学家对正统法律思想的发展表现在()。A.“理直刑正”的立法主张B.“随事取法”的审判原则C.“严明执法”的司法主张D.对法之“理”进行深入讨论9.贵族官吏是唐律优容的对象,当他们触犯国法时,可依据唐律的()官当等减免刑罚处分。A.议B.请C.减D.赎10.良民与贱民在法律上的不平等,在唐律中多有表现()。A.禁止良贱通婚B.良贱同罪异罚C.部曲和奴婢告发主人罪行处以绞刑D.主人告发部曲和奴婢,即使是诬告,也不构成犯罪11.唐律在规定适用刑罚的原则时体现了轻刑思想,如()。A.犯罪未

3、被发觉前自首的,都可以免除其刑罚B.老幼废疾者犯罪可以减免刑罚C.加刑时“不得加至于死”D.减刑时“二死、三流,各同为一减”12.为了反对佛、道二教自诩源远流长的“祖统”或“法统”,()提出“道统论”作为捍卫儒学正统的基本理论依据。A.董仲舒B.韩愈C.白居易D.柳宗元13.白居易总结自汉以来统治阶级以儒为主、杂取各家学说以维护其统治的经验,提出()“迭相为用”的主张。A.教B.刑C.法D.道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34分)1.集黄老学派之大成的著作是()。2.汉初的黄老之学被改造为兼取各家精粹,以()、()、()三家相互融会贯通为主的结合体。3.正统法律思想是指()时确立的,以()法律思想为

4、主,兼采阴阳家、法家、道家等各家之说的法律思想。4.主张《春秋》决狱的代表人物是(),《春秋》决狱的核心是()。5.玄学对正统法律思想的冲击除了“无君论”,还有是()思想。6.()以儒家经典为指导,对汉、魏以来的律令进行了系统的修订,将维护儒家学说的五服制度入于律中,使它成为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7.唐代统治者通过立法,进一步纳礼入律,完成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法典化,()集先秦以来古代立法、司法经验之大成,代表了中国古代律学的最高水平,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风格和特征,标志着中华法系的定型。8.《唐律疏议》序言中提出:“()为政教之本,()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也。”9.唐律规定凡是违

5、反“三纲”的,均被视为触犯了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列为(),是刑罚严厉打击的重点。10.唐朝统治者为防止官吏舞文弄法、以重刑牟利,责令司法官员务必慎刑慎杀、依法断罪,创立九卿议刑制度及死刑()制度。11.白居易继承并发挥了孔子“富而后教”以及管仲“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思想,得出()的结论,明确指出了贫穷是产生犯罪的根源。12.针对正统法律思想中“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的()说,柳宗元主张不分时令季节,有善则赏,有罪则罚。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1.黄老学派黄老学派:先秦道家的一个派别。“黄”,指传说中的黄帝,“老”,指春秋末期的老聃;尊黄帝、老聃为学派的创始者,以“黄老之言

6、”为学派的指导思想,故名黄老学派2.律学律学是研究律制构成与应用的科学。律学须对音乐所用的音律进行研究。音乐所用的音绝大多数是有确定高度的,律制则是以某特定音程为基础,用数学方法规定的一系列乐音高度的体系。体系中的每个单位称为“律”;音阶是按照音程关系的一定规格从律制中选择若干律而构成的音列,其中的每个单位称为“音”。“音”与“律”合称“音律”时,除指律制外,兼指在高度上作精确规定的所有乐音。3.《唐律疏议》《唐律疏议》原名律疏;又名唐律、唐律疏义、故唐律疏义,是东亚最早的成文法之一。唐朝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编,亦为中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共三十卷。4.德礼为本、刑罚为用四、问答题(共

7、24分)1.论述正统法律思想的内容、特点及影响。(7分)2.论律学家对正统法律思想的继承与发展。(7分)3.论《唐律疏议》所反映的法律思想(或论正统法律思想的法典化)。(10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