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危险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危险分析

ID:15233459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2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危险分析_第1页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危险分析_第2页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危险分析_第3页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危险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危险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危险分析【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是一种严重而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尤其是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为心血管内科的急症。治疗包括使用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654-2、多巴胺、间羟胺等药物,严重者应行右心室起搏器治疗。现将AMI并发三度AVB的预后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AMI并发三度AVB33例,男24例,女9例;年龄37~81(平均62.5岁)岁。AMI的诊断经心电图(ECG)、Holter、心肌酶谱检查证实。发生三度AVB的原因均能排除心肌缺血性因素,如电解质紊乱及洋地

2、黄中毒等。  2结果  2.1AMI并发三度AVB部位及预后  见表1。表1AMI并三度AVB部位及预后(略)4  2.2AMI发生三度AVB的时间  AMI发病后第1天出现三度AVB23例,占69.7%,第2~5天发生三度AVB10例,占30.3%。  3讨论4  有20%的心梗病人出现二~三度AVB。42%的病人住院时即有心脏传导阻滞。2/3的病人24h内发生过心脏传导阻滞。接受溶栓治疗的病人有12%出现心脏传导阻滞。这些病人的住院死亡率相当高[1]。对AMI并发AVB的正确及时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本文三度AVB中以下壁、下后壁及右

3、室发生最多(48.5%)。因房室结血供84%来源于右冠状动脉(RCA),8%为回旋支,8%是双重血供。当RCA阻塞致下壁或下后壁心肌梗死时易发生AVB。下壁及广泛下壁AMI并发传导阻滞为前壁及广泛前壁AMI的2倍以上,而病死率后者比前者多3倍,原因为下壁及下后壁AMI易影响房室结血供,其病理改变为:(1)房室结短暂一过性缺血;(2)缺血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房室结附近有迷走神经的神经结,富含乙酰胆碱,缺血刺激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乙酰胆碱释放增加;(3)缺血后房室结区钾离子浓度升高。右冠状动脉病变致下壁心肌梗死时,常导致房室结缺血和迷走神

4、经张力增高造成三度AVB,一般没有坏死,其阻滞点常在希氏束分支以上,所以发生三度AVB为暂时的、可逆的。如三度AVB并发前壁或广泛前壁AMI侧预后严重。由于室间隔广泛性心肌坏死,损伤双侧束支及其分支,常伴有双束支甚至三束支阻滞。或者前壁及广泛前壁延及RCA病变。故一旦发生三度AVB则不易恢复,病死率也高。由于前壁AMI并发三度AVB是在大面积心肌梗死的基础上产生的,常伴有低血压、心源性休克、泵衰竭,也是死亡率高的原因。本文下壁、下后壁及右室AMI并三度AVB16例中治愈13例,死亡3例。前间壁、前壁及前壁广泛AMI并三度AVB10例中治

5、愈1例,死亡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对下壁及广泛前壁AMI并发三度AVB的治疗,如无阿-斯综合征发作时,一般不主张起搏治疗。主要方法是:(1)密切观察心电监护,时刻注意心率、心律、血压、精神状态等。(2)除溶栓等AMI常规药物治疗外4,根据心率快慢、血压变化,选用阿托品、654-2、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等静脉滴注[2]。笔者认为,对于下壁心肌梗死,只要患者心率不低于50次/min,QRS波群不宽大畸形,病变常在希氏束以上,对心搏量无影响,不需特殊治疗;但有明显症状和体征时,可注射阿托品0.5~1.0mg

6、/(次・3min),直到总量达0.04mg/kg。总剂量3mg(约0.04mg/kg)可完全阻滞人迷走神经。阿托品由于可改善房室传导加速逸搏心律,对发生在房室结的三度AVB(窄QRS波)有效,但不要将阿托品用于宽QRS的三度AVB。注射利多卡因可抑制逸搏心律,导致心室停搏,故禁用[1]。心率<50次/min,QRS波群宽大畸形,病变常在希氏束以下,伴血压偏低时,治疗主要应及时应用多巴胺静脉滴注,维持血压不低于正常,同时用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率,一般3~7天之内随着心肌血供改善和修复,三度AVB可改善直至消失。但部分患者可能需

7、要更长的时间,此类患者对阿托品或氨茶碱治疗仍有一定反应。若无效,应及时行右室临时起搏治疗。前壁心肌梗死出现三度AVB,提示室间隔和希氏束系统有广泛的坏死,常常需要临时起搏治疗。临时起搏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周,最长也不宜超过4周。4周以后还不能撤掉临时起搏器的患者应考虑安装永久型心脏起搏器[3]。  下壁及下后壁AMI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近年认为是一种临床危险征象,泵衰竭严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在本资料中也得到了相同的证实。  【参考文献】  1沈洪.实用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解读.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29-13

8、0.  2刘宇明,尹咏梅,郑月来,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预后分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17(12):572.  3李广平.实用临床心脏病诊断治疗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