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急诊癔症患者应用的效果观察

心理干预在急诊癔症患者应用的效果观察

ID:15230556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2

心理干预在急诊癔症患者应用的效果观察_第1页
心理干预在急诊癔症患者应用的效果观察_第2页
心理干预在急诊癔症患者应用的效果观察_第3页
心理干预在急诊癔症患者应用的效果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心理干预在急诊癔症患者应用的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心理干预在急诊癔症患者应用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急诊癔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心理干预组在应用药物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按照常规给予药物治疗及对症护理。结果两组患者躯体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缩短癔症患者躯体症状消失时间,提高抢救效果。【关键词】心理干预癔症急诊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易感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常作为急危重症送至医院急救。针对癔症患者发作

2、性、夸大性特点,我们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强化心理干预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癔症患者96例,均符合CCMD-2-R中癔症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干预组女30例,男18例,平均年龄42±2.2岁。对照组女32例,男16例,平均年龄44±1.3岁。两组病例性别、年龄、诱因、病情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别,具有可比性(P>0.05)。41.2心理干预方法两组病例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药物治疗及对症护理。心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

3、理干预措施,即专人进行沟通,从对患者及家人心理疏导,了解症状起始原因,取得家人配合,到解释、支持、疏泄、安慰及健康指导均有专人负责。1.3评定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2],由主治医师和经培训的值班高年资护师于心理干预后进行评定,并进行整理分析资料。1.4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2结果两组癔症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比较,见表如下。两组癔症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比较(h)组别例数30min-1h1h-2h干预组4837(77.1)11(22.9)对照组4828(52.1)20(47.9)注:两组比较,x2=3.86,P<0

4、.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3讨论癔症患者是在明显的精神因素刺激或不良暗示下所引起的一类精神障碍性疾病,发病突然,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及时恰当的心理干预措施是促进本病康复的重要措施。3.1掌握心理干预方法3.1.1耐心引导,确定诱发因素癔症多发于女性,与接受教育少,文化水平有限,心理稳定性差,应变能力低有关。首先“移情”与患者,耐心倾听病人主诉,表示理解其痛苦感受;用舒缓的语言及非语言交流(如握住病人的手等),稳定病人情绪,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鼓励患者诉说自己发病时感受,引导病人讲述与本次发作有关的心理诱因。语言

5、温和,表情得当。43.1.2正确剖析,克服弱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谈话内容与方法,注意技巧,避免环境中不良刺激。帮助患者充分认识自我,找出自己性格上的弱点及与癔症的关系,增强自重与自信,采用正面教育、诱导发泄或转变注意力等方法,启发诱导患者进行心理调整,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指导患者用理智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3.2巧用暗示,增强治疗效果医护人员对病人的态度是一种心理暗示,既不能漠然置之,也不过度关心,亲切、镇定,对病人关心但不过分关注。有固定的医生护士对病人进行治疗护理,专人进行心理干预,使其产生信任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6、沉着冷静,动作娴熟,准确诊治,向家人患者说明所患疾病是可以治愈的,缓解因高度紧张所致的躯体症状,如痉挛发作、失语等,而且很快就能出现疗效,可遵医嘱给予安定镇静,肌注维生素B1,维生素B12,针刺穴位,输“有颜色”的液体,效果明显。3.3尊重患者,“抢救”治疗病人发病突然,症状表现各异,病人及家属情绪反应激烈,甚至认为有生命危险,因此,创造一个“抢救”的氛围也是治疗护理的关键。如迅速进入抢救流程、吸氧,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满足病人“抢救”的心理需求,对稳定情绪,减轻症状,减少医患纠纷有积极意义。3.4

7、护理家属,配合治疗4做好家属及陪护的教育工作,解释癔症的发病特点及诱发因素,避免过分紧张、关心对病人形成不良暗示,强化症状。将患者安置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避免家属带来负面影响。4健教到位,提高心理应激能力针对患者个性特点、发病原因,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及自身的个性特点,使其在心理上认同和接受,自觉进行自我调节,指导患者认识并逐渐纠正自己性格缺陷,学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工作及生活,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心理应急能力。同事做好家人及陪同人员的健康教育,使他们了解癔症相关知识,借助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帮助患者健全人格,树立正

8、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心理应激能力,尽量减少避免诱发因素,减少发作。综上所述,癔症作为急诊科一种常见的心因性、功能性疾病,正确的诊治同时,积极进行心理干预,对缩短躯体症状消除时间,提高抢救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