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股沟疝的非手术治疗探究

小儿腹股沟疝的非手术治疗探究

ID:15201698

大小:31.5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2

小儿腹股沟疝的非手术治疗探究_第1页
小儿腹股沟疝的非手术治疗探究_第2页
小儿腹股沟疝的非手术治疗探究_第3页
小儿腹股沟疝的非手术治疗探究_第4页
小儿腹股沟疝的非手术治疗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腹股沟疝的非手术治疗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儿腹股沟疝的非手术治疗探究  腹股沟疝在各种年龄中均可发生,属常见病、多发病,小儿发病率相当高,病程长短不一,有的婴儿出生就患有;但约80%的病例发生于男性儿童,女性和青壮年发病率低,许多病人因畏惧手术而延误治疗,导致疝块逐渐增大、嵌顿、绞窄性肠坏死,以致肠切除,甚至危及生命等,给病人工作和带来诸多不便。我院为了解除病人手术之苦,让病人尽早得以治疗,获得康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为此,我们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的工作。自1991年5月~2004年12月期间,经1288例临床,治愈率达9

2、8%以上。所用药物“克疝星”注射液,在1994年经“云南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和昆明医学院药理毒理实验室”做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无任何毒素、副作用反应,各受试动物行为、进食、饮水及大小便正常,局部解剖及组织学检查,精索和精索动、静脉及输精管无粘连、压迫和阻塞现象,各动物、各条输精管通水试验正常。  一、小儿腹股沟疝的主要症状  小儿腹股沟疝俗称小肠疝气,主要症状是当哭闹或屏气用力时,腹股沟内侧出现肿物突起,安静是消失。随着肿物的屡次出现,肿物可增大并坠入一侧阴囊内。用手指将肿物向内、向上轻轻挤压,即可使其还

3、纳入腹腔,还纳时有时可听到咕噜声。还纳后用手指压迫腹股沟中点稍上方,肿物即不再出现。肿物出现后走路有坠胀感,但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二、小儿腹股沟疝的成因7  腹股沟疝是由于先天性腹膜鞘状突闭合不良,遗留了通向腹腔的囊袋所致。睾丸在胚胎时期位置较高,下降过程中带下来一部分腹膜包裹睾丸及下端精索并和腹腔相同。正常情况下,婴儿出生后鞘状突中间部分闭塞萎缩,只保留鞘膜包裹睾丸,分泌少量液体使睾丸活动自如不宜受损。若是出生后腹膜鞘突没有闭合,同时存在腹压增高的因素时,腹内肠管和大网膜就可以通过此通道被压倒腹股沟

4、内侧皮肤下面,甚至到达阴囊内,而成为腹股沟疝。  三、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1288例小儿腹股沟疝中,男1056例,占82%,女232例,占18%,年龄最小2个月。斜疝1280例,占99.4%,直疝5例(均为5~12岁女孩),占0.4%,股疝3例,占0.2%;在1288例腹股沟疝中,右侧1005例,占78%,左侧283例,占22%。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2年。  2、治疗方法(1)“克疝星”注射液由50%葡萄糖注射液0.5ml,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0.5ml,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0.2ml,盐酸利

5、多卡因注射液0.3ml,地塞米松注射液0.2ml,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0.02ml,灭菌注射用水0.25~0.3ml配制组成。(2)“克疝散”由中药黄芪、党参、白术、陈皮、当归、升麻、柴胡、甘草等药物组成(制成粉剂用纱布打包)。  (3)在疝环口周围封闭注射“克疝星”注射液2ml。每周2次,连续注射4次,然后用中药“克疝散”打包用疝带在疝外口处加压包扎。7  四、结果  1、治愈标准(1)病人在站立和咳嗽试验时,腹股沟区疝块消失;(2)疝外环口明显缩小为只容纳1个小指尖,咳嗽冲击感消失;(3)检查时可见患侧

6、腹股沟区组织较治疗前明显坚实;(4)随访3~5年无复发;(5)愈后不患者任何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化验检查:患儿Hb90~100g/L,RBC(3.5~5)×1012/L,WBC(7~7.5)×109/L,大小便常规正常,生化检查正常。  2、治疗结果疗程最短1周,最长2周,其中有4例治疗5次无效,占0.3%;经986例跟踪随访调查结果显示,有15例治愈后复发,占1.5%。  3、典型病例  患儿,男,10个月,病史:在出生3个月时开始不明原因出现右腹股沟区包块,呈椭圆形,无红肿,无畏寒发热;平卧时包块可

7、消退,未作任何治疗,3个月后,包块坠入阴囊,呈梨形,小孩出现哭啼,平卧安静时包块可消失,曾在当地乡镇卫生院就诊过多次,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由于患儿太小,手术不安全,而病史延续至出生10个月时,疝块逐渐增大,且时常出现疝嵌顿而前来我院要求非手术治疗。  查体:直立和啼哭时右侧阴囊较左侧明显增大,约6cm×8cm,呈梨形,可闻及肠鸣音,透光试验(-),平卧时可回纳腹腔,外环口增大,经外环口腹股沟管指头可达内环,有明显咳嗽冲击感。根据病史及体征,诊断:右侧小儿腹股沟斜疝。7  治疗:在疝环口周围封闭注射“克疝

8、星”注射液2ml,每周2次连续2周。然后用“克疝散”打包用疝带在疝外口处加压包扎,1个半月后解除疝带,疝块及咳嗽冲击感消失,疝口明显缩小为只能容纳一小指尖,至今未复发。  五、讨论  1、发病机理腹股沟疝属腹股沟区组织在胚胎发育缺陷而后天表现所致,属腹部最常见的疾病,其中以腹股沟斜疝发病率最高,约占85%。绝大多数病例无明确病因;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生与腹股沟区腹壁正常强度减弱或腹内压力过高两类因素有关。前者属解剖结构原因,是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