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有效实施新课改的教学实践智慧问题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有效实施新课改的教学实践智慧问题思考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历时多年之际,对其在基础教学中的有效实施提出思考,对教学实践中的现实困惑与智慧问题进行反思,以求将新课改导向良好的发展方向。思考的问题包括:新课改在基础教育中的现实问题,新课改支持条件的实践问题,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实践问题,实施新课改的出路思考。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实践问题基础教育 一、新课改在基础教育中的现实问题 1.现在的基础教育不深刻也不扎实。最了解基础的人,就是打基础的人。因此基础教学,应该像农民打地基,要深刻、扎实。有一位中学
2、教师做过试验,叫10位名牌大学学生考中学化学模拟试题,结果最高75分,最底16分(原本都是考130以上的)。可是这并不影响他们上大学,那当时花这么多精力考130干吗?可见,当前基础教育浪费了学生很多的青春年华,为什么不可以学点别的有用的呢? 2.现在的基础教育过于片面。打地基就要四脚到边,这就是全面发展的道理,即基础教育应该是德智体美劳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就如一条大坝,其中一个环节出问题就是豆腐渣工程。但我们的基础教育太不全面了。当今强调的考试成绩,只能勉强算智育,考上北大清华的不见得都是全面发展的。联合国
3、教科文组织曾提出人的终身发展的四大支柱,可作为基础教育这地基的四条边: ①学会认知。基础教育只是通过认知的手段学会一些具体的东西,因此只能叫认知学会。 ②学会做事。劳动是人跟动物的根本区别,但有许多孩子从小到大没做过家务,没做过体力劳动。这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在的炒作与引导,使体力劳动与做事成了低贱的活。 ③学会合作。中国人其实是一向讲究集体合作的,合作本来就是中国人的事,没必要学外国。外国人讲合作,在于他们原本太自我、太个人了,才发现了合作的潮流。而中国人现在却非常强调竞争,因为考试评价制度要求竞争
4、。现在全社会都在插手基础教育,如家长帮孩子择校、请家教等,制造基础教育的不公平。所谓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5、6岁的孩子学7、8岁的东西,这是偷跑,没多少实际意义。甚至许多学校提出“办让家长满意的教育”,其实并不科学,作为专业的学校与教师,为什么要让外行满意。关于基础教育,有个世界通行法则,即基础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应保持教育公平对于差别的优先性法则。因此,基础教育阶段应淡化竞争,强调合作,竞争可以到大学再开始。但现在连硕士研究生也统考,这只能说明把学生创新的可能性推迟到了硕士之后。 ④学会生存。现在
5、有个普遍现象,每到放学,从小学到高中每个学校门口都停满了家长接送孩子的车,这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吗?可以说,有的千万富翁让女儿暑假打工养活自己,是让她尽快长大成人;有的下岗工人不让孩子干一点活是尽量的让他别有出息。3 3.现在的基础教育太精致了。基础教育在表现形式上应粗糙些,就如打地基,基础结实、深刻、全面就好。现代的基础教育精致化是个误区,导致素质教育多年无进展。素质应该是一种内在的基本的品质,不应当是很精致的东西。就像农民间苗,看见两颗大白菜并在一起,他会毫不犹豫地把高的一颗摘掉,因为他觉得剩下那颗长得敦实
6、,长势好。这就是讲究生命力强,讲究潜在的发展可能性,讲究基本素质,而不在表面的高矮。 由此可见,现在的基础教育存在诸多问题,这是有效实施新课改所不可忽视的。 二、新课改支持条件的实践问题 1.社会发展的实际水平的实践问题。①社会的实际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规格的需要,因此制约着教育。如果照搬美国的课程标准,那只能培养美国公民。中国社会发展到现在,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是有内在规律性的,如果盲目拿别人的培养标准,在现实中可能用不上,大量的失业大军与此有很大相关性。国际教育委员会的文本中有一段话:有些发展中
7、国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盲目地借鉴了发达国家的课程标准甚至教材,导致了培养出来的人才根本不符合本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最终导致了全世界范围的发展中国家的大量的高层次人才纷纷流向发达国家,这是很不理智的改革思路。②社会发展实际水平制约着课改中的物质提供水平,即基础教育应均衡发展。 2.学科发展水平的支持条件的实践问题。①即使世界共生共存的学科,也有不同国家的不同水平、标准问题。如现今初中数学的教材,广招质疑,许多专家提出意见,原因是照搬了美国的课程标准,可事实是中国的数学比美国数学先进得多,那为什么还学美国。
8、即使水平相当的学科,也有本土化的问题。有人把美国一堂相当精彩的科学课照搬到中国课堂,却根本达不到原来的效果,原因就在这儿。②有些学科是国家、地区特有的课程,那怎么学人家。就如少林功夫难道要请泰森来指导?所以说,中国的语文、历史之类学科当然还得我们自己改革,不可能学外国。有专家曾听了一堂语文研究性课程,过程非常精彩,情感很丰富,却没有语文的成分。由此可见,有些学科在改革时应非常慎重。 3.课程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