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围术期的护理

3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围术期的护理

ID:15192027

大小:3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1

3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围术期的护理_第1页
3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围术期的护理_第2页
3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围术期的护理_第3页
3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围术期的护理_第4页
3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围术期的护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3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围术期的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3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围术期的护理【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也有了大大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据统计,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占儿童致盲原因的6%~18%[1]。本病是一种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其特征为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纤维增生以及由此产生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最终导致视力严重损失甚至失明[2]。该病的发病机制未明,治疗难度大,治疗关键在于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才能保存部分视力。本护理组通过对3例次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取得了满

2、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9年3月至2009年8月,我科共收治3例(其中1例患儿双眼先后病情进展,2次住院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  病例1,患者女,62天,孕29+1W,出生体重1300g,有吸氧史(时间及浓度不详),专科检查,双眼后极部血管迂曲扩张,颞侧视Ⅱ区范围内可见明显嵴样隆起,嵴后血管扩张,迂曲,诊断:双眼ROPⅡ区3期+。治疗方法:在全麻下行双眼底激光光凝术。7  病例2,患者男,72天,孕28W,出生体重重1300g,有吸氧史(具体时间及浓度不详),专科诊断:双眼ROP(右眼Ⅱ区

3、3期+,左眼Ⅱ区2期+),治疗方法:在全麻下行双眼视网膜光凝。  病例3,患者女,45天,孕34W,出生时体重1950g,有吸氧史(具体时间及浓度不详),专科诊断:双眼ROP为Ⅱ区3期+,该患儿双眼先后病情进展至3期+,双眼分别住院在全麻下行双眼底激光光凝术。  2术前护理  2.1ROP筛查RetCamⅡ检查的配合(1)检查前详细询问病史,由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低体重(<1500g)及出生胎龄(<32周)及吸氧史有密切关系[3]。(2)散瞳药的使用,滴散瞳药前应注意患儿有无哭闹及其他不适,当哭闹不

4、止时应查找原因并及时处理,以免干扰眼底检查。滴药后应用无菌棉球压迫泪囊,以免因经鼻黏膜吸收过多而产生并发症,并确保瞳孔散大。(3)避免机械损伤,应使用儿童专用开睑器。(4)正确固定头部,固定时应顺患儿头部运动,力度适中,不要强力固定患儿的头部及躯干,以免造成患儿头颈部组织或颈椎损伤。(5)预防感染,检查前检查室内应行空气消毒,温度湿度适中。检查时开睑器及巩膜顶压器应严格消毒,检查者也应注意手部消毒。检查后常规于患儿结膜囊内点抗生素眼液。7  2.2预防感染(1)针对早产儿抵抗能力低下的特点,我们进行了严格的预防感染措

5、施,对病室进行严格的消毒,并尽量安排单间居住,接触前后严格洗手,治疗和护理时严格无菌操作,提醒家属保持双手的清洁,尽量避免接触患儿眼部。(2)房间的温度应保持在24℃~28℃,湿度50%~60%。  2.3术前采血根据婴幼儿的病情程度、年龄及个体发育特征选择不同的采血部位由于患儿多在0~1周岁内,一般采用颈静脉采血,因为手术前常规检查采血量较多(至少12ml),而其他静脉血管管径小,不易一次采够。方法:患儿取平卧位,头偏后一侧,肩部垫一小枕,操作者左手压住患者头面部固定,使颈静脉暴露良好,然后右手操作,由助手将抽好的

6、血注入试管。但应注意,当穿刺距颈静脉窦较近时,易造成采血后按压时用力过大,刺激迷走神经,致使婴儿心率突然减慢,出现暂时意识丧失的危险[4],因此,穿刺点尽量远离静脉窦。  2.4饮食的管理儿童消化道发育不全,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在全麻中易造成误吸,但小儿代谢旺盛,体液丢失快,禁食时间长,易造成脱水或代谢性酸中毒,因此合理进食水尤为重要。因此,1998年美国麻醉学会(ASA)提出了小儿进食的新标准,母乳喂养婴儿禁食为4h,非母乳喂养婴儿,禁食为6h,术前2h禁液,如清水、果汁等[5]。  2.5放置静脉留置针7为了保

7、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前一天为患儿建立静脉留置针,根据眼科手术的特点,一般采用四肢表浅静脉作为穿刺点。为了减少患儿的痛苦及感染因素,穿刺一般由有经验的护士操作,选择24号留置针,一名护士操作,一名护士协助,距穿刺点5~10cm外扎止血带,长规消毒,绷紧皮肤,皮肤成5°进针,见回血后,再进0.5~1cm,松止血带,拔出针芯,固定封管即可。需要注意的是24G留置针,是最小的,也是最软的,所以在穿刺时,应确保外套管进入皮下达1/2以上长度,才能保证送管顺利。送管手法很重要,左手在穿刺点下方绷紧皮肤,绷紧皮肤与穿刺点血管在一条直

8、线上,其他部位均不可拉紧皮肤,绷皮用力方向与操作点进针方向相反,呈180°,右手持留置针手持针座,使软管保持一直线,推送入血管内,然后固定留置针。  2.6封管技巧根据临床研究,边推边退的封管方法仍存在弊病,由于肝素帽质密度极强,退针时容易将针头一下退出留置针外,退针的均匀、速度难掌握,容易造成负压封管,导致凝血堵管。而只将针头的斜面进入留置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