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医药治疗白塞氏病22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药治疗白塞氏病22例临床观察【关键词】白塞氏病;中医药疗法白塞氏病又称白塞氏综合征,1937年由白塞氏(Behcet)提出,是以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和眼色素膜炎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伴有皮肤、黏膜、血管、中枢神经、消化道、心脏、泌尿系及关节等全身性多系统损害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复发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该病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病毒感染、微量元素含量变化、遗传因素有关;也有人认为是由某种原因诱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西医一般多采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但难以避免其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停药后易复发,远期疗效不理
2、想。1990-2005年,笔者根据有关中医理论,在临床上选用益气养阴、清热凉血、利湿通络的中药随证加减并配合外用药共治疗白塞氏病2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622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男10例,女12例,年龄12~58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2年。均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其中生殖器溃疡17例,眼部病变10例,发热6例,皮肤病变8例,关节痛5例,腹泻、食欲不振3例,血管炎2例。针刺试验阳性者15例。 1.2诊断标准 依据中国中医药学会白塞氏病专业组1993年制定的标准拟定。①主要症状:反
3、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及皮肤损害,包括结节性红斑、或痤疮样结节、或丘疹疱疹样损害、或毛囊炎或针刺反应阳性等;多发性生殖器溃疡;眼损害、虹膜睫状体炎、或角膜炎、或结膜炎,或前房积脓等。②次要症状:关节痛或肌肉酸痛,消化道症状,血管炎,神经系统症状。 具备3个以上(含3个)主要症状或2个主症加2个次要症状即可诊断。 2治疗方法 2.1内服中药 自拟金地解毒汤以益气养阴、清热凉血、利湿通络。方药组成:金雀根30g,黄芪15g,生地黄15g,牡丹皮10g,金银花15g,黄芩10g,黄柏10g,栀子10g,白花蛇舌草30g,茯苓10g,赤
4、芍10g,甘草10g,当归10g。6临床上根据病位及病机侧重随证加减:口腔溃疡较重者加竹叶6g、黄连6g;兼生殖器溃疡者加车前子10g、泽泻10g、苦参6g、龙胆草9g;兼眼部症状者加菊花10g、谷精草10g、夏枯草10g、石斛10g;长期使用激素者加解毒利湿之品大腹皮10g、丹参10g、神曲10g;发热重加生石膏30g、知母9g;关节疼痛加海风藤15g;皮肤结节疼痛难消加乳没各6g、玄参15g;皮肤疱疹或结节加紫花地丁20g、连翘15g;腹泻纳呆加白术15g、神曲10g;血管炎加红花10g、丹参10g;肝火脾虚加龙胆草9g、茵陈
5、20g、车前子20g;阴虚内热加山茱萸15g、知母10g、山药30g;肝阴不足、虚火上炎加白芍12g、女贞子10g、泽泻10g;脾虚湿盛加党参10g、白术10g;血瘀明显加红花10g、三棱10g、丹参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每次200mL温服,连服3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 2.2局部处理凡有溃疡者均需配合外治法以加速溃疡面的愈合。眼部损害用菊花、薄荷、木贼煎汤熏洗,再选用眼药水滴眼。口腔及生殖器溃疡用金银花、白花蛇舌草、黄连、黄柏、苦参、蒲公英水煎取液,部分漱口,部分坐浴,每日3~4次;再用冰硼散、锡类散分别
6、吹敷患处。 3临床疗效6 3.1疗效标准 参照中国中医药学会白塞氏病专业组1993年制定的标准拟定。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有轻度反复;有效:症状、体征有改善,发作间期延长;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3.2治疗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临床治愈12例,占54.5%;显效7例,占31.8%;好转2例,占9.2%;无效1例,占4.5%;总有效率为95.5%。 4典型病例 患者,女,36岁,干部,2003年7月就诊。自诉:口腔、外阴溃疡伴双眼不适9年。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发作时先出现口
7、腔黏膜及舌部糜烂,散在小溃疡,继则外阴出现溃疡,糜烂面逐渐增大,肛门周围溃疡,创面红肿,双眼干涩,发红不适,视力减退,并伴有发热、头晕、口苦、咽干痛、心烦易怒、溲黄便干、纳呆、乏力。曾在某大医院被诊断为“白塞氏病”,用激素、维生素类、抗生素及左旋咪唑等药物治疗,效不佳,近日病情加重。6 体检:双眼睑结膜明显充血水肿,口腔黏膜、齿龈、舌系带附近多处散在溃疡。妇检:外阴肿胀、隆起,小阴唇内侧和阴道黏膜可见大小不等、边界清楚的多处散在溃疡,溃疡表面附着黄白色脓性分泌物,触时疼痛剧烈。肛周有溃疡面。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细。化验:WBC1
8、1×109/L,中性88%,淋巴27%,酸性2%,ESR32mm/h。诊断:狐惑病(白塞氏病)。此系湿热内蕴,毒火熏蒸,肝肾阴虚所致。方用金地解毒汤加生石膏30g,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另用金银花、白花蛇舌草、苦参、黄连、黄柏、蒲公英煎汤漱口及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