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意义

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意义

ID:15188207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1

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意义 _第1页
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意义 _第2页
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意义 _第3页
资源描述:

《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意义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意义脑血管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和致残率近年来更是居高不下,我国近年来统计表明脑血管病的死因顺位第二,仅次于恶性肿瘤,而在北方地区更上升为第一位,其中75%-80%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且该病的发病率日趋年轻化。因此如何利用TCD检查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减少该病死亡率,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康复预防复发具有重大意义。1临床资料和方法1.1资料: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08年10月-2009年12月83例经CT和TCD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TIA患者27例

2、,脑梗死患者53例)。男性50例,女性33例,年龄41-83岁,41-60岁患者31例,60岁以上患者52例,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其中合并高血压病史36例(占43.37%),冠心病史18例(占21.69%),糖尿病史17例(占20.48%),高脂血症10例(占12?05%),颈椎病2例(占2?41%)。1.2研究方法:采用JYQTCD-2000型经颅多普勒,用2MHz探头经颞窗,枕窗分别探查MCA,ACA,PCA,VA,BA;探测每支血管时均适当调整发射功率,增益,深度,标尺等参

3、数。记录各血管频谱波形,峰值流速(Vs),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血流方向。1.3诊断标准判定:异常标准依据参考文献[2]:①Vm超出对照组X±2S;②于双侧Vm相差大于30%,符合其一即为异常;血管狭窄诊断标准:Vm>120cm/s,频谱紊乱,涡流伴杂音。32结果83例患者入院后72小时均行CT及TCD检查,其中27例TIA患者CT提示病灶样改变6例,新病灶4例,陈旧灶2例,余21例CT无异常;56例脑梗死患者其中包括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3例。而TCD检查颈内系统及椎-基

4、底系统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情况:以上TCD检查结果提示:血管狭窄患者占18.07%;血管痉挛患者占24.09%;脑供血不全者占45.78%;脑动脉硬化占75.9%:TCD正常者占12.04%。3讨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群里常见的一种疾病,从以上分析结果表明:脑动脉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病因之一,尤其东北地区气候寒冷,习惯于高盐高脂的饮食习惯使得高血压病发病率较高,它也是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同时也是促进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长期的高血压,动脉硬化造成管腔狭窄,血流速度明显增快,是血管狭窄导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敏

5、感指标[3],长期缺血易形成梗死。而脑血管痉挛是中青年腔梗的主要病因[4],长期痉挛可以出现局部缺血。持续的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及糖尿病周围微小动脉病变也可引起管腔狭窄,血流缓慢,导致远端小血管供血不全,脑组织缺血坏死。高脂血症使得血液粘稠,血流缓慢,从而引起供血不全;其它如颈椎病增生压迫引起椎-基底系统供血不全。3TCD和CT对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均有较大价值,但CT对于位于基底节区,脑干的病灶以及发病6小时之内的梗死灶不易显示,而TCD是一种无创性检测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技术,虽然不能直接测量血管直

6、径,但能够及时准确检测到颅内血管的血流方向,流速,频谱波形,搏动指数,从而来判定血管狭窄,痉挛,缺血等病理状态,且阳性率较高。临床资料显示梗死发生后TCD正常的患者预后较异常者好。因此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是CT,MRI等检查无法取代的。参考文献[1]高政,姜潮,刘启贵.缺血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9):3704-3706[2]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5,29(60):379-381.[3]

7、DemckukAM,ChristonI,WeinTH,etal.SpecifictranscranialDopplerinacuteischemicstroke.Stroke,2000,31(1):140.[4]宋玉丽,李毅红,叶广群等.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腔隙性脑梗死脑底动脉血流变化的研究。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4,10(4):20-22.[5]张润希,熊桂兰.腔隙性脑梗死的脑血流动力分析[J].医学理论和实践,2004;17(3):259.[6]陈丽明,徐运,曹珍兰.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早期TCD,

8、CT比较研究.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7,10(5):284-285.[7]GrahamJ,PaneraiR,NaylorA,etal.Cerebrovascularresponsetodynamicchangesinpoo2[J].CerebrovascDis,1999;9:146-151.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