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治疗

儿童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治疗

ID:15187939

大小:2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儿童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治疗_第1页
儿童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治疗_第2页
儿童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治疗_第3页
儿童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治疗_第4页
儿童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儿童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治疗【摘要】细菌性痢疾(bacillarydysentery)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而中毒型细菌性痢疾(bacillarydysentery,toxictype)则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型。起病急骤,临床以高热、嗜睡、惊厥、迅速发生休克及昏迷为特征。本病多见于3——5岁体格健康的儿童,病死率高,必须积极抢救。病因及流行病学J本病的病原体为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的志贺菌属。志贺菌属分成A、B、c、D四群,A群也称痢疾志贺菌,B群也称福氏志贺菌,C群也称鲍氏志贺菌,D群也称宋内志贺菌。我国引起流行的多数为福氏志贺菌,其次为宋内志贺菌。急性、慢性痢疾病人及带

2、菌者是主要传染源。其传播方式通过消化道传播。本病夏秋多见,多见于体格健壮的&JL,发病年龄以3~5岁多见。【关键词】细菌性痢疾中毒型治疗一、概述中毒型细菌性痢疾(bacillarydysentery,toxictype)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型。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为志贺菌属,简称痢疾杆菌。我国以福氏志贺菌多见。本病传播途径为粪-口感染,多发于夏秋季节,任何年龄段均有发病。中毒型痢疾主要发生在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可>40℃,反复惊厥,迅速发生呼吸衰竭、休克或昏迷,肠道症状多不明显甚至无腹痛与腹泻。本病病死率高,必须积极抢救。本病按临床表现可分为休克

3、型、脑型、混合型。二、诊断思路5(一)病史要点发病前常有不洁饮食史,起病急,发展快,可有高热、意识不清、抽搐、呼吸衰竭、休克,而肠道症状可不明显。也可表现为发热、脓血便后数天发展为中毒型。(二)查体要点患儿面色苍白或青灰、四肢厥冷、皮肤花纹、唇周及指(趾)甲青紫,皮肤瘀点、瘀斑,意识障碍。脉搏细数、心音低钝、血压降低或脉压差小、呼吸加快或节律不齐。瞳孔忽大忽小或两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三)辅助检杳1.常规检查无脓血便者可用冷盐水灌肠或肛门指检,取粪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早期粪便细菌培养或肛拭子培养有痢疾杆菌。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有弥

4、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血小板减少,并有诊断DIC的有关血液指标异常。血气分析与电解质测定可了解有无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情况。2.其他检查可进行眼底检查观察有无视神经盘水肿,了解脑水肿情况。甲皱微循环检查可见微循环障碍。(四)诊断标准1.多为2~7岁小儿,夏秋季节突起高热,有休克、反复惊厥、昏迷和(或)呼吸衰竭表现。2.有或无脓血便。无脓血便者可用冷盐水灌肠或肛门指检,取粪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53.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4.排除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惊厥和其他可引起感染性休克的疾病。5.粪便细菌培养或肛拭子培养有痢疾杆菌。具备上述第1~4项可临床

5、诊断本病,如同时具有第5项可做病原学确诊。(五)诊断步骤(六)鉴别诊断1.高热惊厥多见于6个月至3岁小儿,常在感冒等病的体温突然升高时出现惊厥,抽搐时间短,止惊后一般情况良好,无感染中毒的其他症状,一次病程中仅发生1~2次惊厥,既往多有高热惊厥史,粪便检查正常。2.流行性乙型脑炎本病发病季节也在7~9月份,其高热、惊厥、意识障碍与中毒型痢疾相似,但脑膜刺激征可阳性,呼吸衰竭表现显著,粪便检查正常,脑脊液检查多有改变。3.其他细菌性肠炎或结肠炎由其他细菌如致病性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菌、葡萄球菌、嗜盐菌等感染所致,多见于婴幼儿阶段,夏秋季发病率高,以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为主,粪

6、便亦可为脓血便,中毒症状严重时亦会发生休克,但常不如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来势凶险。除依据其临床特征鉴别外,主要依据致病菌培养结果确诊。54.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由产气荚膜杆菌引起,起病急,儿童病人多有不洁饮食史、发热、腹痛、腹泻、腹胀,严重时可休克。粪便为血水便,有恶臭、坏死组织,镜检以红细胞为主。腹部X线检查可见小肠积气与气液平。5.败血症引起的感染性休克有原发感染病灶,已有一段时间的发热与中毒症状,血培养可呈阳性,常无脓血便。三、治疗措施(一)经典治疗1.一般治疗使用物理降温,如用冷盐水灌肠,既可降温,又能获取粪便送检,或用冰袋降温。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2.药物治疗(1)防

7、治循环衰竭:快速扩容是抢救休克型中毒型痢疾的关键。用2:1等渗含钠液10~20ml/kg在30分钟内快速静脉推注。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改善微循环,常用药有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山莨菪碱、酚妥拉明等。多巴胺静脉滴注,速度为每分钟5~10μg/kg。应早期使用地塞米松3mg/kg,15分钟内静脉推注。纳洛酮每次0.01~0.02mg/kg,肌内注射或静脉推注,必要时可重复使用。有DIC者按DIC处理。有酸中毒时应用碱性药物。(2)降温止惊:应用药物降温或亚冬眠疗法,氯丙嗪、异丙嗪各1mg/k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