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愈颈软症12例

中医药治愈颈软症12例

ID:15187661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1

中医药治愈颈软症12例_第1页
中医药治愈颈软症12例_第2页
中医药治愈颈软症12例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治愈颈软症12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药治愈颈软症12例【关键词】中医药疗法;颈软  笔者工作数十年,积累12例颈软病例;依据病人年龄大小、体质状态及临床症状,采用辨证施治,应用针刺、按摩、艾灸等综合治疗,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59岁,4个月~8岁7例,其中4个月2例,均是早产儿,另5例中3例均伴有疳疾(西医诊断为营养不良),其他5例各种年龄段均有。病程最短5天,最长1个月。临床表现:颈部软弱无力,低头下垂,不能自主抬头,有的病例颈部有压痛点。  1.2治疗方法  1.2.1脾胃虚弱型多

2、见早产儿及伴有疳疾患者。适用补法。治疗原则为益气活血、强筋、健脑。因人而异选用按摩、艾条悬灸。穴位有百会、大椎、列缺(双侧)、昆仑(双侧)、长强穴。若采用按摩,使穴位皮肤微红为宜,每日1次。再采用艾条悬灸每次5min,每日1次。3  1.2.2脾胃虚寒型治疗原则为舒筋活络、健脾益气。针刺百会、大椎、后溪、列缺(双侧)及阿氏穴,每次留针15min后,再用艾条悬灸以上穴位10min,每日1次。  1.3治疗效果以上两型用中医药综合治疗;2例早产儿治疗15次痊愈。颈软伴有疳疾患儿平均治疗8次痊愈。其他患者3~8次痊愈,头颈可立起,活动自如,

3、疼痛消失。  2典型病例3  例1:患者,女,4个月。1987年6月就诊。诉:怀孕7个月早产,出生体重为2kg,现龄已4个月,头不能抬起,颈软。检查:患儿瘦小,体重2.8kg,颈软,低垂,四肢不温。诊断:颈软症脾胃虚弱型。治疗:家属将患儿下颌轻轻托起,扶正。医者轻轻按摩百会、大椎、列缺(双侧)、长强穴、昆仑穴(双侧),使穴位皮肤微红即可。每日1次,15次后患儿头颈立起、活动自如、痊愈。例2:患者,男,59岁,工人。1999年3月就诊。诉:病前5天,上山植树,风大。当时出汗较多,回家后,颈部不适,疼痛,头不能抬起,讲话、进食、喝水都需要

4、人帮忙用手托起下颌。检查:患者表情痛苦,手托着下颌,颈项柔软。若将托着下颌的手松开,下颌则下垂到胸骨。颈项有多处压痛点,脉较缓、慢而沉,颈椎片正常。诊断:颈软症,脾胃虚寒型。治疗:针刺阿氏穴、百会、大椎、后溪(双侧)、列缺(双侧),留针15min,出针后再用艾条,悬灸百会、大椎、列缺5min,每日1次,8次而愈,头颈活动自如,颈项疼痛点消失。  3讨论  颈软症中脾胃虚弱型和脾胃虚寒型都属中医“痿症”范围。例1颈软症是脾胃虚寒型,又是早产儿,先天不足,阴阳失衡,以阳虚为主症。治疗原则是益气活血、强筋健脑、壮阳为主。百会、大椎、长强穴均

5、系督脉之穴。长强穴为督脉与手、足三阴经交会之处,能总督一身之阳,故称“阳脉之海”。督脉又行于脊里,上行入脑,有支脉与足少阴肾经同行,能直接或间接地刺激大脑分泌激素,达到改善内分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调节机能代谢,恢复组织营养。按摩上述穴位可疏风散寒,调和气血。而列缺为“四总穴之一”,为治疗头面部、颈项部位疾患之主穴。上述穴位合用,可益气活血,强筋健脑,并可共同疏通经络之功效。例2颈软症是较典型脾胃虚寒型,有明显的疾病诱因:寒邪入侵。治疗原则为舒筋活络,健脾益气。该患者年龄偏大,阳气渐衰,早春上山植树,风大寒气较重,风寒入侵经络。故阳气

6、受损,造成督脉气血阻滞。治则以温经散寒止痛。除前所述穴位外,阿氏穴是病症的反应点,也是病之根,针刺此穴可调节局部功能,再加上用艾条悬灸,可温经散寒。后溪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对各种头颈部疾病有较好疗效。以上综合治疗,因而收到满意效果。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