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配合灸神厥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

中药灌肠配合灸神厥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

ID:15184700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中药灌肠配合灸神厥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_第1页
中药灌肠配合灸神厥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_第2页
中药灌肠配合灸神厥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_第3页
中药灌肠配合灸神厥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_第4页
中药灌肠配合灸神厥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灌肠配合灸神厥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灌肠配合灸神厥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合灸神厥穴并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灌肠配合灸神厥穴治疗组30例、西药对照组30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中药灌肠和艾灸,对照组给予包醛氧淀粉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临床表现及肾功能、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38,P<0.01)。结论中药灌肠配合灸神厥穴治疗组疗效高于西药对照组,能明显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关键词】慢性肾功能

2、衰竭;中药灌肠;灸神厥穴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各种肾脏疾病终末期的共同表现,是由于肾单位的严重破坏造成机体排泄代谢废物功能减退,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异常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疾病。笔者自2001年起至今,采用中药灌肠配合灸神阙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  病例选择符合《内科学》第5版教材有关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1]。全部病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大者58岁,最小者32岁,平均年

3、龄(42.53±7.64)岁;发现CRF病程最长者10年,最短者6个月,平均(3.24±1.56)年;血肌酐平均为(468.24±136.57)μmol·L-1;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3例,慢性肾盂肾炎3例,糖尿病肾病4例。对照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大者59岁,最小者31岁,平均年龄(43.14±6.98)岁;发现CRF病程最长者9年,最短者1年,平均(3.41±1.28)年;血肌酐平均为(483.72±165.49)μmol·L-1;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2例,慢性肾盂肾炎2例,糖尿病肾病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血肌酐水平

4、及原发病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优质低蛋白、低磷饮食方案,并保证能量的供给,同时对症治疗(包括抗感染、降血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调等)。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2.1治疗组6  自拟中药煎剂灌肠,药物组成:槐米30g,大黄20g,生牡蛎30g,徐长卿15g,半枝莲30g,土茯苓30g,1剂/d,煎成200ml,高位保留灌肠,早晚各灌100ml。隔姜灸神厥穴时,患者取仰卧位,暴露腹部皮肤,先在神厥穴部位皮肤上涂凡士林,将新鲜姜片(厚0.2~0.3cm,中间用针刺数孔)放在上面,再将艾绒制

5、成的圆锥形艾炷直接置于姜片上点燃施灸,以皮肤红润不起泡为度,1次/d,一般每次灸2~5壮(5~15min)。  1.2.2对照组  给予包醛氧淀粉口服,1包/次,3次/d。  1.3观察项目  观察治疗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及症状的改善情况。  1.4疗效判断  参照1989年全国肾衰保守治疗专题学术会议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标准[2]如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SCr降至正常或下降>30%,Hb升高为显效;临床症状改善,SCr下降≤30%,Hb无明显变化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恶化,SCr无变化或上升,Hb

6、下降为无效。6  1.5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显效6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0%;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1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5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7.38,P<0.01)。结果见表1。表1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略)  2.2两组治疗前后BUN,SCr,Hb变化情况  见表2。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BUN,SCr均有下降,Hb有升高,而以治疗组改善明显(P<0.05)。表2两组治疗前后BUN,SCr,Hb变化情况(略

7、)  3讨论6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中医“关格”“水肿”“癃闭”“溺毒”等范畴,为本虚邪实之证。其机理主要是由于脾胃虚损,升降失度,气机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不能及时疏导、转输、运化水液及代谢毒物,致使湿热内蕴,瘀血阻滞,内侵脏腑,终致脾肾两亏,气化失司,尿毒内生。我们针对其病机,自拟中药煎剂灌肠。方中槐米凉血止血,善清下焦血热;大黄攻下积滞,凉血解毒,逐淤通经;生牡蛎散瘀消炎,减除水肿;徐长卿祛湿解毒;半枝莲清热解毒,活血化淤,利湿;土茯苓可益气健脾利湿。诸药合用,共同发挥清热利湿,排毒泄浊,活血化瘀的功效。  《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

8、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伤寒论》指出:“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