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流行病学2013课件

麻风病流行病学2013课件

ID:1517023

大小:225.5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7-11-12

麻风病流行病学2013课件_第1页
麻风病流行病学2013课件_第2页
麻风病流行病学2013课件_第3页
麻风病流行病学2013课件_第4页
麻风病流行病学2013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麻风病流行病学2013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麻风病流行病学麻风病的流行病学是研究麻风的发生、传染、流行直至终止的科学。通过研究,揭示和掌握其流行规律,利用这些规律来指定防止策略和措施,为控制和消灭麻风病服务。麻风是一种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潜伏期通常为2-5年,短的有3周,长可达十余年,甚至二、三十年。与其他传染病一样,它的传染过程也具有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个体。第一节流行的三个环节一、传染源:公认的传染源是未经治疗的麻风病人,多菌型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其传播效率是少菌型的4-11倍;其家庭接触者发生麻风病的危险性是少菌型的5-10倍);同

2、时,皮肤查菌阳性与感染力间存在正相关。与经治疗后多菌型病人接触的家庭接触者,发生麻风病的危险性,亦较未治疗的多菌型病人接触者为低;但较一般人群为高。未经治疗的多菌型病人,亦并非是麻风病唯一的传染源。少菌型麻风病人的家庭接触者发病的危险性也仍较非家庭接触者为高。皮肤查菌阴性的少菌型麻风或未定类麻风以及经过规则治疗的多菌型麻风,一般无传染性。其家庭接触者的发病,存在有某些家庭外接触的可能。日益增多的迹象表明,麻风可以发生亚临床感染:在许多地区为数不多的多菌型病人,并不是感染最主要的传染源;亚临床感染者鼻分泌物中的细菌可能

3、与传染有关,虽尚未得到证实;从流行地区健康人群中可分离出与麻风菌相一致的DNA序列,或阳性的抗麻风菌的特异性抗体。有学者报告西非的黑猩猩、黑长尾猴以及北美野生九带犰狳中发现自然获得性麻风。证明存在麻风菌人体外的动物宿主,提出麻风也是一种动物疫源性疾病;世界上许多麻风高流行区并无上述动物,动物作为传染源在麻风传播的意义不大,实际上麻风仍是一个主要限于人类的疾病。二、传染途径:1.传染方式: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呼吸道飞沫吸入传染。其次为间接接触传染。(1)直接接触传染:现在研究证明多菌型麻风上呼吸道是向外界环境中排菌最主要

4、的途径多菌性麻风皮损有破溃时,也可向外排菌健康人有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接触未经治疗的麻风病人排菌的皮肤或吸入病人含菌的飞沫后而感染。(2)间接接触感染:麻风菌在0—4度环境中可存活2周;在平均温度2度时,可存活1.75天;麻风病人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排出的麻风菌可沾染生活用品、水源和土壤,健康人接触这些带菌物品、水和土壤是则有被传染的可能;在气温低时,这些沾染在生活用品、土壤和水源的细菌可存活很长时间,甚至据说可在适宜环境中存活数月;使间接传染的可能性增加;但是,在某些高流行国家,有许多病人并没有麻风接触史,认为环境中的麻

5、风菌也许在麻风传播中起重要作用。日本学者报告:印度尼西亚麻风高流行村庄有1/3健康人无麻风接触史,但其血液内出现特异性抗麻风菌抗体,作者并用PCR方法在当地洗衣,洗澡和饮用水的27个水样本中有13个水样本查到麻风菌DNA;2.传播途径:传统的看法是皮肤和呼吸道是麻风菌侵入机体的主要途径;特别是“皮肤与皮肤”的直接接触。在病人完整皮表很难发现麻风菌,往往只有多菌型病人的原发性溃疡或破溃的皮肤与粘膜,才能排出麻风菌。一般认为,密切接触者发生麻风病的相对危险性是非接触者的4倍。在流行地区,直接接触过麻风的个体占整个人群的1

6、5%左右;有25-40%的新发病例是发生在直接接触人群中。美国学者报告:家庭中儿童接触者的发病率麻风病人系母親的为6.8%,较麻风病人为父親者的3%为高。可能与相互间接触密切程度差异有关。最近,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呼吸道吸入传播是麻风菌的主要入口,特别是当这些部位的粘膜有破损时,更有利于载有麻风菌的飞沫乘虚而入。未经治疗的病人每天可从鼻分泌物中排出1000万条麻风菌。实验证明:免疫抑制小鼠吸入含麻风菌的气溶胶可感染麻风菌及自然获得性麻风犰狳在鼻部和足部原发麻风病灶中发现有荆棘刺,提示呼吸道和破损皮肤是麻风菌侵入的途径。鼻

7、粘膜的损害,诸如感冒、挖鼻孔等均可成为此种传播方式的促进因素。已有狗咬、免疫接种和文身有关麻风皮损的报告。虽有报告,在精液、卵巢、脐带、胎盘,甚至胎儿中发现麻风菌,但麻风病先天性传播的可能性极小。目前,尚无通过消化道传播麻风的明确证据。节肢动物叮咬未经治疗的多菌型病人后动物体内可查到麻风菌,这些含菌的吮血昆虫(如蚊虫)再叮咬健康人,作为传染媒介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但通过其传播的流行病学意义仍存在较大争议。某些地方单一皮损患者的皮损在解剖学上的分布,有的提示是由伤口经皮肤感染而传染;有的研究认为可能与昆虫叮咬感染相吻合

8、。三、人群的易感性:个体之对麻风病的易感性有很的差异。易感性不仅与个体遗传因素有关,更主要取决于受染人体对麻风菌的特异性细胞免疫能力。宿主的遗传素质可能与感染后的发病型类有关,其是否明显影响到感染后的易感性尚旡定论。90%以上成人对麻风菌具有特异性免疫力,只有少数人对麻风易感。免疫学试验证明:麻风菌感染比有症状的麻风病人更常见。这种感染可在开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