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天文奠基人

中国近代天文奠基人

ID:1516114

大小:1.10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7-11-12

中国近代天文奠基人_第1页
中国近代天文奠基人_第2页
中国近代天文奠基人_第3页
中国近代天文奠基人_第4页
中国近代天文奠基人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天文奠基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近代天文奠基人主讲人:严楚昕高鲁——海军出身的中国天文学泰斗高鲁,字曙青,号叔钦,1877年5月生于长乐航城龙门村,1898年,考入马尾船政学堂。1904年,以成绩优异保送出国学习,1905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攻读工科,获博士学位。中国现代天文学奠基人,中央观象台首任台长,中国天文学会首任会长,曾任孙中山秘书,民国教育部长,驻法国公使。追随孙文反对帝制1909年,孙中山赴法国巴黎组织同盟会分支机构,正在比利时留学的高鲁得知后,发动比利时留学生加入同盟会。1911年,高鲁结束了六年留学生涯,随孙中山回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任大总统,高鲁任临时政府秘书兼

2、内务部疆理司司长。高鲁与时任教育总长蔡元培一起北上,接收清廷的钦天监,组建中央观象台。1912年(民国元年),高鲁改任中央观象台台长。他参照当时欧洲天文和气象研究机构的体制和经验,对原钦天监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提出筹建大型现代化天文台的规划。1913年,高鲁赴日本考察讲学,回国后,致力于北京天文台的筹建工作,正确测定北京经纬度,以中央观象台名义颁发国际通用按月份排定历书,为中国天文气象研究奠定基础。改革创新编制历书高鲁任职中央观象台期间,致力于气象工作的开拓,设立气象科,延聘蒋丙然为科长,举办气象训练班,培养气象观测人员。他从1913年起刊行《气象月刊》。191

3、5年,高鲁发出筹建中国天文学会的倡议,得到蔡元培等学者、政要的支持。他还把《气象月刊》扩版为《观象丛报》,后改为《气象丛刊》,1924年改为《中国天文学会会报》。高鲁亲自撰文,宣传天文气象,扩大天文学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1922年10月30日,经过高鲁等的努力,中国天文学会在中央观象台(现北京建国门的古观象台)宣告成立。成立大会上,高鲁报告了学会的宗旨及数年筹备的经过,会议选举高鲁为第一届会长。1924年适逢甲子年,高鲁对这一年的历书做了两项改革:废除兼载旧历日期;日序排列从左向右,装订线在左侧。高鲁以行动做出表率。这一年是高鲁母亲霁云楼老人70寿辰,他与母亲

4、商量,将生日庆典改在阳历日期进行。同年,高鲁与蒋丙然、竺可桢等发起成立了中国气象学会。选址建台提携俊才192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遵照孙中山遗愿,召开“国立中央研究院筹备大会”,在高鲁的力争下,其《建国立第一天文台在南京紫金山》的提案获得通过。不久,国民政府据此向刚成立的中央研究院下达《立即筹建紫金山天文台》的第293号训令。高鲁负责紫金山天文台的选址筹建工作。为了建造中国的现代化天文台,为中国人争气,高鲁和他的同事迅即行动,在南京城东的紫金山上踏勘,反复测量。他三次登上第一峰,视察地形,聘请李宗侃建筑设计,1928年底提出设计方案。几经研究,将天文台建在紫

5、金山第三峰,即天堡城下。1928年9月,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聘请高鲁作为成立之初的天文研究所代行所长,负责和向庚子赔款委员会申请资金添置仪器。1928年冬,国立第一天文台在天堡峰拉开了艰辛的施工序幕。1929年夏,高鲁意外地被委任为驻法国公使,由他的继任者余青松展开天文台筹建工作。在战乱频仍的艰难岁月里,紫金山天文台的施工,曾因国事多艰六次停工。1932年任满归国的高鲁与蔡元培等一直为紫金山天文台经费寻求各方支持,奔走于国民政府、财政部、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之间。1934年8月,历尽千辛万苦,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当时世界一流水平的天文台终于耸立在钟山之巅。错落有

6、序的中西合璧的形式,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一流的设施,显露出中国天文学家超众的才华与非凡的智慧,以及他们为祖国的现代天文事业艰苦创业的精神。紫金山天文台建成,轰动了国际天文学界,引起中外各界广泛好评。中国的天文学就此开始了近现代化的观测研究历程。紫金山天文台至今仍发挥作用,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紫金山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是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曾有"远东第一台"之称,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清白廉吏名垂青史高鲁自幼生活在长乐龙门村,他十分热爱故乡。1942年,任闽浙监察使时住在福州文儒坊12号。高鲁在百忙中抽空回村看望父老乡

7、亲,关心家乡的生产和乡亲们的生活,还帮龙门村设立了一所完全小学。高鲁居官三十余年,身在官场,洁身自好,两袖清风,被群众称为廉吏。他曾刻“清白”印章,置诸案头为座右铭。他奉公守法,对时弊深恶痛绝。中国天文学会的隐名奖金就是由他追回赃款建立的。1945年8月,抗战胜利,高鲁旧病复发再加上感染肺炎,身体每况愈下。临终时家境贫困,后来到了典当房屋、衣物的地步。1947年6月26日,高鲁因并发肺炎不治,在福州撒手人寰,终年71岁。中央社福建分社报道:“高鲁家中竟无以为殓。”可见他一身廉洁,两袖清风。2002年10月30日,中国天文学会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举行高鲁先生铜像揭幕

8、仪式,还立碑勒铭表彰他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