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诗“平淡自然,朴素真淳”的艺术特点

陶诗“平淡自然,朴素真淳”的艺术特点

ID:15153121

大小:38.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01

陶诗“平淡自然,朴素真淳”的艺术特点_第1页
陶诗“平淡自然,朴素真淳”的艺术特点_第2页
陶诗“平淡自然,朴素真淳”的艺术特点_第3页
陶诗“平淡自然,朴素真淳”的艺术特点_第4页
陶诗“平淡自然,朴素真淳”的艺术特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陶诗“平淡自然,朴素真淳”的艺术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谈陶诗“平淡自然,朴素真淳”的艺术特点摘要:陶渊明在诗歌、散文、辞赋诸多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但对后代影响最大的是诗歌。在诗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田园诗。这种田园诗的艺术魅力,与其说在于它是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不如说在于其中寄托了陶渊明的人生理想。他的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质朴真率、醇厚善良,他对人生所做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世的士大夫建造了一座精神堡垒。关键词:陶渊明平淡自然朴素真淳田园诗艺术特色一、陶渊明的人生道路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寻阳柴桑人,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出生在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

2、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祖父做过太守,父母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作为出生仕宦家庭的陶渊明,在少年时期就有过“猛志逸四海”的动机,期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他生逢乱世:宗室内部的斗争,军阀之间的混战,不断引起血腥的杀戮。这种社会的动乱不仅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也给社会上层造成了严重的不安感。最终,秉性真淳的陶渊明改变了过去的夙愿,田园生活成了他最终的归宿。陶渊明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即陶渊明28岁以前,由于父亲的早死,他从少年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太元18年他29岁到晋安义熙元年41岁。第三时期,归隐

3、时期,从42岁到宋元帝元嘉四年即63岁。这是他创作最为丰富的时期,共创作诗歌125首。二、陶渊明的思想性格以及对其诗歌的影响陶渊明自小就接受儒家思想,熟谙儒家学说,所以在他的诗中引用儒家经典很多,仅《论语》就有37处之多。儒家学说中重视人的道德修养,这一点我们在他的诗集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但陶渊明又不拘守于儒家经典的章句,显得通俗而不拘泥。他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1]陶渊明年轻时的思想以儒家为主,出仕后目睹了桓玄和刘裕等人的争权夺利,惨杀倾轧,社会黑暗的现实,使他渐渐感到自己与官场不合,于是选择了“独善其身”的归隐,同时,思

4、想也发生了比较大的转变,倾向于道家思想。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与《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环境与老子曾构想过的小国寡民的图景十分相似。从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来看,当时玄学之风盛行,崇尚自然,则是魏晋玄学重要思想特征。因此,他深受其影响,崇尚自然并以自然为核心,追求人生的淳朴真诚、淡泊致远,向往幽美、恬淡田园生活等。总之,陶渊明的思想可以这样概括: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去改变它,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他看到了社会的危机,但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挽救它,只好求救于人性的复归。三、主要从陶渊明的

5、田园诗中体会“平淡自然,朴素真淳”的艺术特点(一)、陶渊明的“真性情”陶渊明之所以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是由于他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派。田园诗是他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地写出躬耕之苦。读其诗能真切感受到诗人那份热爱自然、享受田园生活的情怀,及其坦率性格、平淡心境和旷达的人生态度,正所谓“文如其人”。往往越是“文如其人”,便越能见其性情,而陶渊明正是这样一名真性情者。萧统在《陶渊明传》中称赞陶渊明是“颖脱不群,任真自得”。辛弃疾曾称他:“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2]而近代的梁启超也说

6、过:“他做人很下艰苦功夫,目的不外保全他的‘自然’。他的文艺只是‘自然’的体现。”[3]概而言之,陶渊明“任真自得”的真性情就是:听任自然,顺其天性,不随俗矫世,不违背自己意愿,让身心回归真朴,在独立处世中悠然自得。从感性的角度看,他的田园诗表现出来的是“平淡自然,朴素真淳”的艺术特色,然而,从理性的角度分析,陶诗虽取材于田园村野,躬耕劳作,其核心价值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二)、陶渊明田园诗的分类1、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或春游、或登高、或酌酒、或读书,或与朋友谈心,或与家人团聚,或采菊东篱,以及在南风下

7、张开翅膀的新苗、日渐茁壮的桑麻,无不化为美妙的诗歌。如《归园田居》第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守拙与适俗,园田与尘网,两相对比之下,诗人归田后感到无比快乐。再如《饮酒》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斥为“

8、尘网”,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了“羁鸟”、“池鱼”,把退处田园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诗人着重地细致地描写了纯洁、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