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149388
大小:64.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8-01
《聊聊史上那些让我诧异得直想跳起来的文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聊聊史上那些让我诧异得直想跳起来的文字聊聊史上那些让我诧异得直想跳起来的文字.txt爱情是艺术,结婚是技术,离婚是算术。这年头女孩们都在争做小“腰”精,谁还稀罕小“腹”婆呀?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读史读得多了,往往会在不经意见看到一些让我莫名惊诧的文字。比如大禹居然是偏瘫患者,西汉成帝宠妃赵合德居然也会一哭二闹三上吊,王莽的舌头居然河南南阳人给切吃了,五代时人于义方居然如此辱骂女人。 凡此种种,往往让我看得莫明其妙,又兴奋不已。换句话说,这东西挺提神的。 因为我弄不明白是
2、什么原因使象大禹偏瘫这种小事,也能在从数千年前传承下来;我也奇怪为什么当年王莽的首级被传到宛城也就是河南南阳后,南阳的人吃掉的是他的舌头而不是其他头上的其他的部件,这其中难道有什么文化深意?成帝宠妃赵合德的行为让我看得直想喷饭,这女人的一言一行真与现世常见的泼妇没有什么两样,而成帝也窝囊得只会吃不下饭,就如同现在那些怕老婆的人一样,除了陪不是还是陪不是,我就奇了怪了,如此生动的情节到底是当时史官的实录还是后来班固的演绎,这历史也太生动了,但不管怎么说,这段文字也真解闷。五代人于义方对女人的痛骂,
3、可称得上是我所见过的最恶毒的咒骂,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其他贬损女人的言论大多是以一种调侃的笔调写出来的,虽辛辣但却不刻毒,读罢多能博人一笑。但于义方的文字让人读后却是无论如何笑不出来。我不知道,他在他的时代到底看到了什么,让他对女人恨得如此刻骨铭心。 一直以来,我都想把诸如此类的事情探讨一番,不为别的,只为解闷,但苦于庶事凡多,总抽不出时间,但如今回头看看,其实在那些逝去的所谓的忙忙碌碌的日子,我也没干出什么事来,还不如从现在开始写些自己喜欢的文字好。所以从今天开始,我想就读史过程中所见奇文写
4、点东西。希望自己能够坚持下去。一、大禹偏枯之病 记得当年老翁初读《庄子》一书时,不觉间竟从《盗趾篇》中蹦进眼里“禹偏枯”三个字,当时就有点懵了,觉得这历史也太神奇了,连几千年前的大禹生过什么病都记述了下来。兴之所至,就想再瞅两眼。瞅罢之后,就笑了,《荀子》称“禹跳汤偏”,《尸子》讲禹“生偏枯之病”,《吕氏春秋》说禹“步不相过”,原来这是战国人的常识呀。再回过头来瞧瞧今人对这事的反映,又笑了,关于这事,周作人曾作过《禹迹寺》一文,流沙河写的《二郎腿的解释》也用过这个典故,而学者们
5、在这方面探讨得就更多了,原来学术圈子里对这事也不陌生。而从他们的话语中时不时跳出的中古史事看,生活在先秦与现代之间的人们对这事也相当了解。于是看来看去,老翁有点不好意思了。嘿嘿,原来俺是一个乡下学究,孤陋寡闻啊。 所谓的“偏枯”,其本意是指树木的一边长得丰硕繁茂,一边却长得干枯不堪。由于人因脑血栓或外感风邪而导致偏瘫后,往往半拉身子行动不便,就像偏枯的树一样,古人因称偏瘫为偏枯。所谓的“禹跳”、“步不相过”,说得都是偏瘫者走跳时的姿势,因为一条腿行动不便,所以走起路来,一跳一跳地,故称“跳”;并
6、且两腿不能交替行走,只能是一腿前迈而一腿拖行,故称“步不相过”。走笔至此,老翁突然想到了某年春晚赵本山和宋丹丹演的那个公鸡下蛋的小品,在该小品中赵本山学的脑血栓病人走路样子,应该就是大禹走路的样子,一耸耸地,挺逗。 检讨史书可以发现,不仅禹的偏枯之病常被战国时人说道,其他上古名人的肢体特点也是那个时代的人们谈论的内容。诸如什么尧个子高,舜个子矮,汤是跛子,伊尹脸上须眉皆无,傅说长得像立起来的鱼鳍一样,闳夭脸上胡子多得看不皮肤之类的话,荀子说起来就如数家珍。 说实在地,做为史上常被说道的有数的
7、名人,尧、舜、禹等人一些体貌方面的特点流传下来,为后人所说道,应该是很正常的。但让人奇怪的是,其他人的体貌大都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而大禹的“跳”行却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专有名词:“禹步”,该名词自形成之后不断地在各个时代的典籍中闪现,它是在炫耀它在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么?古往今来,但凡注意到这个现象的学人们无不陷入深沉的思考,或者说典籍中不断出现的“禹步”二字常常让学者们莫名地震惊。而直到这时老翁的惊讶才赶上了通人们的诧异,所以老翁虽赧然也得意,毕竟这也还算个问题。所谓“禹步”,最初见于成书于
8、战国时期的著作《尸子》,所谓:禹“生偏枯之病,步不相過,人曰禹步。”而“禹步”,据扬雄说实际上就是巫师作法时的方术——巫步,此亦即其著作《法言重黎》所谓“昔者姒氏治水土,而巫步多禹。”不过关于“禹步”的说法,见于战国的大概就《尸子》一书,则此显系孤证,而搞考据的人有一句老话叫“孤证不立”,因此我们不禁要问真有这种事情吗?说真的,这要是在1975年前,要想把这事说清楚,还真费事。但1975年12月,湖北睡虎地秦简《日书》出土后,再说这问题,就简单多了。 197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云梦县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