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搽剂外涂治疗带状疱疹20例

双黄搽剂外涂治疗带状疱疹20例

ID:15147831

大小:2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双黄搽剂外涂治疗带状疱疹20例_第1页
双黄搽剂外涂治疗带状疱疹20例_第2页
双黄搽剂外涂治疗带状疱疹20例_第3页
双黄搽剂外涂治疗带状疱疹20例_第4页
资源描述:

《双黄搽剂外涂治疗带状疱疹20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双黄搽剂外涂治疗带状疱疹20例作者:付秀敏 曾妍王波刘四海【摘要】目的寻找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方法治疗组外涂自拟双黄搽剂,口服泛昔洛韦与甲钴胺;对照组单纯口服泛昔洛韦与甲钴胺。 结果治疗组显效率100%,对照组显效率8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消退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关键词】带状疱疹;中药外治法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以群集性水疱沿一侧皮肤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为特点,易发生顽固的后遗神经痛。笔者自2008年12月至2009年6

2、月运用自拟双黄搽剂联合泛昔洛韦与甲钴胺口服治疗带状疱疹,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38例均为门诊患者,符合带状疱疹的临床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19~75岁,平均45.8岁;病程3~11天,平均5.5天。对照组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0~68岁,平均46.5岁;病程4~10天,平均5.2天。两组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组用自拟双黄搽剂(生大黄、雄黄研末,按1∶5比例混合,其用量视病

3、损面积大小而定,以生麻油适量调成稀糊状),用纱布或药棉蘸取药液涂抹患处,每日3~5次。同时口服泛昔洛韦片(广东申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25g,3次/d;甲钴胺片(江西青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5mg,3次/d。对照组除未予中药外敷,其余治疗均同治疗组。  2结果  2.1疗效评定标准[2]痊愈:疼痛消失,皮损全部消退;显效:疼痛基本消失,75%以上皮损消退;有效:疼痛减轻,50%~75%皮损消退;无效:疼痛无减轻或加重,皮损消退少于50%。  2.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2.3两组症状消退时间比较见表2。表1两组疗效比较注:两组总显效率比较,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两组症状消退时间比较(d,x±s)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随访4治疗组无一例患者发生后遗神经痛,而对照组中有3例发生后遗神经痛。  3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沿周缘神经分布的以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毒性皮肤病,属中医学的“蛇串疮”、“缠腰火丹”、“火带疮”等范畴。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由于肝气郁结,久而化火妄动,脾胃湿热内蕴,外溢肌肤,兼因外感毒邪,以致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而成。因此其治疗应针对病因进行辨证论治,综合治疗。药理研

5、究表明:大黄味苦、性寒,具有凉血解毒、清热燥湿、逐瘀通经之功效[3],与带状疱疹湿毒凝结的病因相克,外用达到显效;雄黄辛温有毒,具有抗菌作用,治疗带状疱疹取杀虫止痒之功,外用后直接作用于皮肤,药力吸收快,使疱疹迅速干燥,消除和减轻疼痛。结合泛昔洛韦的抗病毒作用及甲钴胺的止痛作用,中西药并用使疗效显著增强,疗程缩短。【参考文献】  1杨国亮,王侠生.现代皮肤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93.  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疗好转标准,第2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304.4  3杨雪,赵博涛.大黄的临床应用.陕西中医,200

6、8,29(5):604.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