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4.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2(人教版必修2)

历史:4.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2(人教版必修2)

ID:1514130

大小:1.18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7-11-12

历史:4.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2(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历史:4.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2(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历史:4.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2(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历史:4.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2(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历史:4.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2(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4.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2(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复习检查: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___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___业、对___业和对___业的___改造。2、___(事件)的完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___(事件)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__制,___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3、1956年,中共__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___、___运动,特别是___使中国的经济建设发展遭到严重挫折。4、从八

2、大的召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对经济的破坏中,可以得到哪些经验和教训?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程标准1、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结合以下材料思考: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

3、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华国锋思考:“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继续推行这一思想会有什么影响?背景1:“两个凡是”(继续“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背景2:文革结束后两年,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背景3:通过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实现了思想大解放。1978年5月10日,《光明日报》上刊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背景:1)文革对经济的破坏及文革后国民经济的停滞,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必要性)2)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为会议召开奠定思想基础(可能性)3)邓小平《解放思想,实

4、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为会议确立了指导思想(可能性)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结合教材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并结合内容思考其意义。抛弃……确立……作出……确定……思想路线政治路线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冤假错案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组织路线转折一:“左”倾——实事求是转折二:阶级斗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重大

5、转折?知识回顾: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哪几次?实现了几次工作重心的转移?1、1927年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2、1935年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不正确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4、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

6、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应不早于()A、1949年B、1956年C、1966年D、1978年2、下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A、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C、会议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会议作出了实行改开放的伟大决策DC1、含义:2、前提:3、目的:4、内容

7、:5、目标:6、实质: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各个环节,最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各个环节1、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1)原因历史原因:现实原因:1978年,___、___(省)一些农村,开始进行了改革试验,农村已出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大趋势。长期人民公社体制压抑农民积极性1)农民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严重影响现代化建设2)我

8、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问题探究2:结合P57学习延伸中的材料,分析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四川安徽省凤阳县,文革时每人每天口粮8两,不够吃,就用瓜代替。有人遍凤阳花鼓词唱到“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然而,实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