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129591
大小:10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1
《数控技师论文数控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数控技师论文数控论文浅论职业院校数控技师论文之辅导摘要:随着职业院校数控技师专业的不断发展,数控技师论文的辅导愈加重要。本文着重强调生产实践的重要性,从论文选题,双师型论文指导教师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论文答辩的准备等方面论证了数控技师论文辅导的关键环节和相关要素。 关键词:职业院校数控技师论文辅导 技师是技术工人中的佼佼者,无论其操作技能,还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往往他们的写作能力不强,尤其是职业院校的在校生,这一点显得尤为突出。那么如何辅导帮助他们进行技师论文的写作与答辩,顺利通过技师考试呢?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浅谈几点心
2、得体会,供同行参考。 一、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发掘数控技师论文的研究课题 学生在校内实践实习内容,与企业生产相比有明显不同,学校的实训内容围绕着技能鉴定的课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概括性,但要成为研究课题,深度、广度、创造性的价值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数控技师论文的课题应从企业生产入手,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生产中,从实际生产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形成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学术论文。 我院充分发挥技术、设备优势,让学生积极参加外协零件的加工,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直接参与零件的工艺分析、程序编制、程序传输及加工的整个过程。尤其在零件的加工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熟悉
3、工件的装夹、刀具的选择、切削用量的优化和工件的正确测量等。 此外,积极组织学生与教师一起到高新技术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从实践中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学生本身的文化理论素质偏低,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强,即使发现问题,也未必能将其上升到技师论文研究课题的高度,因此,教师要事先将各种数控技师论文性质进行归纳,并引导学生对号入座地提取问题的本质,将其上升到研究课题的高度,进一步确定数控技师论文的写作对象。现将归纳的课题类型简述如下: (1)零件装夹定位困难,需设计工装以提高工效。 (2)改良零件加工程序,做成参数模块化,减少程序编制、调整时间。
4、(3)对于复杂轮廓的零件,手工编程难以完成,通过CAD/CAM手段,从三维造型产生数控加工程序,并加以运用。 (4)特殊零件加工,仅靠普通刀具无法完成,需要设计新型刀具以满足加工需要。 (5)数控机床的改造、调试、维修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6)模具数控加工,在从设计到三维建模,最后生成程序完成加工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其他还有很多课题,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有了以上的参照,确定论文课题就会有较强的目的性。 高质量的数控技师论文,离不开论文指导教师的耐心辅导。数控技师论文指导教师必须是理论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而目前数控专业双师型教
5、师则较少,需通过参加生产锻炼大力培养数控理论教师,使其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从而进一步解决论文指导教师匮乏的问题。 二、数控技师论文指导教师需要双师型教师的原因 技师论文的主要内容应侧重于实际操作方面的内容,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导向,以提高生产效率为准绳,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可靠性为目的。技师论文的内容来源于生产,服务于生产,最终检验于生产。现很多教师明显缺乏的是实践锻炼,既无生产实际课题研究,又缺乏课题研究的手段,因此必须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提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看来,数控技师论文指导教师须是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因此,大力培养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
6、型”教师是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很快,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装备——高档次数控机床的应用更加广泛。操作此类先进的设备,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掌握新的科学知识,培养这种先进设备的操作者,要求授课教师应是“一体化”教师,而我们学院教学设施和设备则有限,不能为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创造真实的实践环境,数控技师论文所需要的生产类型研究课题也就无从谈起。 三、如何培养双师型教师 走校企合作之路,依托高新技术企业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更有利于数控技师论文课题的发掘。教育部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
7、工作优秀学校评价体系》和《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中指出,“双师型”教师是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教师:(1)具有两年以上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且具有讲师(或以上)的教师职称。(2)既有讲师及其以上的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及以上职称。(3)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以上应用性项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会企事业单位应用,具有讲师及以上教师职称。从上述三个条件可以看出,最突出的是“专业实践能力”,而在学校里哪一条都很难做到,但可以依托企业、校企联合,利用企业这个实践平台,分期分批地把教师送到高新技术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