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对策作者:梁月晴,王珩,王丽,钱文,朱成【关键词】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配伍;辨证施治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道日渐增多,评价分析也增多,甚至有人提出临床禁止使用中药注射剂[1]。然而,作为取得令人瞩目成果、疗效不可替代的中药注射剂,具有中国自主创新特色,发展了中国传统医药学,是真正属于自己研发的药物。笔者认为,当下更有必要的是作全面的分析,各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及时做出相应的改善和提高,从而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充分发挥中药注射剂的优势。另外,通常所出现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实则很多是可防范的药物不良事件[2-3]。笔者现仅就临床如何合理、规范使用
2、等方面作一阐述。 1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1.1药物因素 ①中药注射剂的成分复杂,其有效成分常为复合物,且分子量较大;而未知的非定量成分也占相当比例。②由于受提取方法的限制,杂质提纯未达要求,部分有效成分及杂质成分都有可能作为抗原或半抗原进入人体而引起过敏反应。③8杂质未提纯、微粒含量、溶解性及稳定性等因素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都有直接关系,而这些因素又受制备工艺的影响。④溶解度与药液的pH关系较大。⑤质量标准缺乏或低下,质量标准水平参差不齐,造成杂质控制缺陷。⑥作为使用依据的中药注射剂说明书不够规范,如无应注明的药性,无寒凉温热说明;多无不良反应内容,或表述简单且无抢救
3、措施。 1.2临床不合理使用①未辨证施治,中药西用,选择盲目。中药注射剂的本质还是中药,其机理特点是纠正偏性;若不遵从辨证施治原则,则可能造成“雪上加霜”或“火上加油”的错用效果。②用量过大、浓度过高。③配伍不当、多药并用。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用药品种越多,发生不良反应的机会越多,且药物间发生配伍禁忌的可能性增多。④溶媒、载体选择不当;不溶性微粒增加。⑤用法失误,将肌注的中药注射剂擅自改为静滴。⑥静注速度过快。⑦监护抢救措施不到位。⑧其他如患者因素,包括个体差异、过敏体质等。 2临床合理、规范使用注意事项 2.1应重视患者机体差异8 使用前应了解患者机体情况,询问过敏史;
4、过敏体质者应慎用或不用,用则要加强监护,密切观察,及时处理,避免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对肝、肾功能低下或不全的患者,要适当酌情调整剂量。另外,应进行充分的风险、效益分析,能口服则不注射,能肌注则不静注。 2.2应遵循辨证施治原则,合理选择品种 中药注射剂主要来源于疗效确切的中药经典方,具有鲜明的中药药性及药效。传统中医诊治疾病讲究的是辨证论治,其精髓所在是注重区分“证”的性质,分辨清“证”的寒、热、虚、实,再施以相应的温热、寒凉、补益、消泻药性的药物。 钟氏等[4]比较了2例同为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其年龄、病灶、体征相当,但证候学表现有明显差异,2例患者所用醒脑静注射液和刺五加
5、注射液虽都能改善血循环治疗脑梗死,但因未加辨证就选用,用药后均在短期内出现不适症状。对于脑梗死,醒脑静注射液和刺五加注射液都有治疗作用,但前者适用于火热型而后者适用于虚寒型,不能不加辨证地只按说明书上的病名随便使用;否则,会使虚寒型脑梗死患者“雪上加霜”,而使火热型脑梗死患者“火上加油”。因醒脑静注射液药性偏凉,而刺五加注射液药性偏温补。这表明,不同中药注射剂在药性上确实存在显著差别。8 因此,临床上应结合疾病的证候属性、药物属性加以分析,遵循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先辨病证再施治,从药物和证是否相符来分析选择适当的中药注射剂。 2.3严格掌握使用剂量和浓度 一些临床医生误认为
6、中药作用温和、药效弱,加大剂量效果才好,并认为加大剂量无大碍,故常常超过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使用。其实,不少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超剂量使用有关。有学者曾统计分析了341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其中超剂量用药者730例,占总数的21.35%[5]。还有学者研究得出,不良反应组剂量过大者为对照组的近20倍[2],说明不良反应与超剂量相关性较大。因此,医生应对剂量因素给与足够重视,临床应严格按药品说明书推荐或规定的剂量给药。 药物浓度越高,溶液中有效成分及杂质的含量也愈高,同时微粒含量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中药注射剂说明书上大多注明在使用该药时需加一定液体稀释方可应用,按说明书使
7、用是比较安全的,而超出用药浓度则易出现不良反应[6]。 2.4配伍8中药注射剂本身即为复方制剂,成分复杂,其研制和应用时间相对较短,至今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的配伍尚属科研空白。当合用数种注射剂时,将改变一种药物原有的理化性质、体内过程和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从而改变药物的药理效应或毒性效应。中药注射剂应尽量单独给药,不宜与其他中药注射剂或西药同瓶给药。 注意配伍禁忌,对已有文献报道有严重不良反应的配伍应禁用。 不宜与强电解质同瓶给药;一般不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作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