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52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52例疗效观察

ID:15127747

大小:26.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52例疗效观察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52例疗效观察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52例疗效观察_第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52例疗效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52例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52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病例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52例病例治疗后痊愈45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关键词】慢性湿疹;中药;抗组胺药1临床资料52例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男36例,女16例;年龄15岁~63岁;其中上下肢湿疹22例,颈背部湿疹11例,乳房湿疹4例,阴囊湿疹5例,肛周湿疹10例。2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以抗组胺药配合维生素C以及钙剂治疗。中医治疗以清热

2、利湿、凉血消风止痒为主,药物组成:萆■15g,茯苓15g,泽泻15g,白术10g,苍术6g,黄柏10g,丹皮8g,防风5g,白芷64g。皮疹发于上部者,加桑叶、菊花、蝉衣;发于中部者,加龙胆草、黄芩;发于下部者重用泽泻、车前子;伴有青筋暴露者,加泽兰、牛膝、赤芍;瘙痒甚者,加白鲜皮、地肤子、徐长卿;■红热盛者,加生地、赤芍、丹皮;便秘者,加生大黄后下。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外用药药物组成:马齿苋30g,生地榆15g,黄柏10g,苦参10g,大黄15g。水煎后,冷湿敷并清洗患处,之后用青黛散外搽。如湿疹无渗出或溃烂,将药末用麻

3、油调成糊状,涂患处,1次/d;如湿疹有渗出或溃烂,可用药末直接均匀地撒在患处,1次/d。面积不大者可用纱布包扎,范围大者不必包扎。保持局部清洁,禁用肥皂水清洗患处。3结果3.1疗效标准痊愈:皮疹全部消退,无瘙痒感,可有色素沉着。有效:皮疹消退60%,瘙痒明显减轻。无效:皮疹消退<30%,瘙痒无明显变化或加重。3.2疗效观察52例病例治疗后痊愈45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1%。4体会4从湿疹的发病机理上来看,主要是由复杂的内外激发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其发病机理,西药无特异性疗效药物,目前主要为

4、抗组织胺剂,其主要作用于Ⅰ型变态反应,而湿疹主要是Ⅳ型变态反应,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可抑制Ⅳ型变态反应,但会产生严重副作用,不宜作为湿疹的主要及长期药物,因此中草药及其制剂成为治疗湿疹的热点之一[1]。中医药治疗疾病重在辨证,所谓“病不辨则无以治,证不辨则无以痊”。《诸病源候论·疮候》说:“疮者,由肤腠虚,风湿之气,折于血气,结聚所生。多着手足间,递相对,如新生茱萸子,痛痒,抓搔成疮,黄汁出,浸淫生长,拆裂,时瘥时剧。”中医认为慢性湿疹多因体质因素或饮食失节,脾失健运,内蕴湿热,或久患他病,日久耗伤阴血,在此基础上,过食荤腥及发物

5、,或因接触刺激物,或外感风湿热邪而诱发[2]。其中尤以“湿”为主要因素,由于湿性黏滞、重浊,故病情迁延,难以痊愈,治疗总以祛湿为先,或清热利湿,或健脾化湿,或活血除湿,或养阴除湿等随证治疗,辨证准确,立法处方无误,多能收到预期效果。我们在临床中多使用萆■、泽泻、茯苓、白芷等,具有祛风胜湿、散寒的作用;黄柏泻实火、清湿热,也能用于阴虚火旺证。抗组胺药临床分为H1、H2受体拮抗药,两者联合应用可加强抗组胺与止痒作用。外用马齿苋、黄柏、生地榆,实验研究表明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拮抗组织胺的作用。因此中西药结合,内外兼治,可提高治疗湿疹的临

6、床疗效。【参考文献】4[1]吴志华.现代皮肤性病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6.[2]安家丰,张志礼.皮肤病医案选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28.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