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例胎儿宫内窘迫临床观察及分析

86例胎儿宫内窘迫临床观察及分析

ID:15105859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86例胎儿宫内窘迫临床观察及分析_第1页
86例胎儿宫内窘迫临床观察及分析_第2页
86例胎儿宫内窘迫临床观察及分析_第3页
86例胎儿宫内窘迫临床观察及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86例胎儿宫内窘迫临床观察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86例胎儿宫内窘迫临床观察及分析【摘要】目的对胎儿宫内窘迫进行临床监测,分析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8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胎儿宫内窘迫的相关因素中脐带异常53例,占分娩总数61.62%,是引起胎儿宫内窘迫最常见的因素。结论产程中应密切监测胎心音变化,及时作出正确处理,提高围生儿质量。【关键词】胎儿宫内窘迫 病因 临床分析胎儿宫内窘迫是胎儿在子宫内因急性或慢性缺氧影响其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该病发生率为2.7%~38.5%。胎儿宫内窘迫可发生在临产过程,也可发生在孕期。发生在临产过程中者,可以是孕期者的延续或加重,主要表现为胎儿慢性宫内缺氧,系围产儿死亡主要

2、原因,约占42.6%。本文就2010年3月~2011年5月于我院住院分娩,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8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分娩1058例,剖宫产分娩543例,阴道分娩515例,其中按临床指标诊断胎儿宫内窘迫86例,发生率为8.12%。86例窘迫儿产妇来自于城市和农村地区。其中,产妇年龄19~38岁;孕周34~42周;足月儿79例,早产儿7例。86例产妇分为监护组50例和对照组36例。监护组给予胎心监护,对照组常规处理。2组产妇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1.2研究方

3、法对86例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胎心监护、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等情况进行总结。1.3诊断标准根据胎儿窘迫发生的速度,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胎儿窘迫:(1)胎心率>160次/分或<120次/分。(2)胎心监护:出现频繁的晚期减速;重度变异减速;基线变异减少甚至消失;胎动后无胎心率加速。(3)胎动计数:初期胎动骤然增加随后减慢,进而消失。(4)羊水胎粪污染:羊水I度甚至II度污染,胎心始终良好,不一定表示胎儿窘迫,而II度或III度污染应考虑胎儿窘迫;羊水污染进行性加重,如产程中羊水由I度变为II度污染,伴有胎心异常,较单纯胎心变化严重,应考虑

4、胎儿窘迫。对于慢性胎儿窘迫主要依靠胎盘功能检查,胎儿生物物理评分,胎动计数等诊断。1.4胎心监护胎心监护出现无反应型及突变型的病例,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可疑型病例,新生儿Apgar评分在7~9分;反应型的病例,新生儿Apgar评分>7~9分。1.5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42.1胎儿宫内窘迫的相关因素(有些合并2种以上相关因素),脐带异常53例,占分娩总数61.62%,其中脐带绕颈42例(脐带绕颈1周36例,2周5例,3周1例);胎盘及羊水因素17例,占19.76%;母体及胎儿因素14例,占16.

5、27%(其中,母体因素11例,胎儿因素3例);其他因素6例,占6.97%(其中,催产素使用不当引起过强宫缩2例,产程延长3例,其他疾病1例)。本组资料中2种以上原因导致者4例,占4.65%。2.2胎儿监护结果反应型63例,占73.25%,可疑型11例,占12.79%;突变型5例,占5.81%;无反应型7例,占8.13%。2.3Apgar评分比较监护组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2组Apgar评分比较(例,分)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3 讨论胎儿在宫内缺氧称为胎儿官内窘迫,若未得到及时处理,继之发生酸中毒,表现为胎心率及一系列代谢反

6、应的改变,影响胎儿健康并危及生命,严重者有的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脑瘫,或发生胎死宫内。4母体血液含氧量不足、母胎间血氧运输及交换障碍、胎儿自身因素异常等均可引起胎儿宫内窘迫。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均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慢性胎儿窘迫多见于产前期,主要有胎盘功能不全的表现。急性胎儿窘迫主要发生于分娩期,多因脐带因素、胎盘早剥、宫缩过强且持续时间过长及产妇处于低血压、休克等而引起。临床表现胎心率改变,羊水胎粪污染,胎动过频,胎动消失及酸中毒。胎心监护是胎儿宫外无创伤性电子监护。近年来由于胎心监护、脐带血流等检测的广泛运用,胎儿宫内窘迫能在早期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综上所述,胎儿

7、宫内窘迫,表明胎儿处于危急状态,一旦发现,就应进行紧急处理。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病例,更应密切监护,积极预防,纠正缺氧。实现优生优育。提高围生儿质量,提高人口出生素质。参考文献[1]蔡珊元,黄艳仪.1055例胎儿窘迫临床分析[J].广东医学,1983(03).[2]郭莉.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6).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