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ID:15102358

大小:3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1

上传者:U-3868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_第1页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_第2页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_第3页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_第4页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关键词】脂联素;2型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摘要目的:探讨脂联素(adiponectin)在2型糖尿病(DM)视网膜病变(DR)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对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脂联素进行测定。结果:①DM组血清脂联素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②BDR组的脂联素含量低于NDR组(P<0.05)。③PDR组的脂联素含量低于NDR组(P<0.01)。④PDR组的脂联素含量低于BDR组(P<0.05)。⑤DR的严重程度与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r=-0.428,P<0.01)。结论:脂联素的降低在DM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时,血中脂联素水平更低,脂联素可能参与了DR的发生和发展。  关键词脂联素;2型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造成糖尿病病人失明的主要原因。其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是由于视网膜微血管系统受损所致。近年来,研究发现脂肪细胞因子参与了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我们选用脂联素的浓度变化作为指标,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脂联素的变化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及其在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7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1.1.2005年3月~2005年11月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共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59.25±6.5)岁,无糖尿病、高血压及其他慢性病史。血糖、尿糖正常,双眼散瞳检查眼底正常。  1.1.2.糖尿病组为同期本院内分泌科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符合1998年WHO诊断标准,共90例,男42例,女48例。DR诊断按全国眼底病协作组制定的糖尿病视网膜诊断标准,根据直接眼底镜检查将患者分为三组:①无视网膜病变组(Non-DR,NDR)31例,男15例,女16例,年龄(58.5±6.9)岁,病程6个月~5年。②背景期DR组(Background-DR,BDR)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60.3±5.4)岁,病程3年~15年。③增殖期DR组(Proliferative-DR,PDR)29例,男13例,女16例,年龄(65.6±5.8)岁,病程5年~20年。  1.2研究方法  1.2.1标本采集:受试者禁食8h~107 h后,晨起抽取空腹肘正中静脉非抗凝血5mL,一部分血直接送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浓度(INS),一部分血放入常规试管离心,取血清置于-20℃冰箱保存,待测血清脂联素浓度。  1.2.2空腹血糖(FPG)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阳离子交换微柱层析法测定;胰岛素测定采用放免法测定。  1.2.3脂联素浓度测定:采用大连泛帮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脂联素(Adiponectin)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试剂盒及日本HT-Ⅲ酶标仪,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要求步骤进行操作。  1.3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采用t检验及直线相关分析,P<0.05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2型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脂联素含量比较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  2.2DM各组组间比较随着DM病程的延长及视网膜受损程度与脂联素呈负相关(r=-0.428,P<0.01)。  表17 各组脂联素的浓度(略)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NDR组比较,**P<0.05,△P<0.01。  3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造成糖尿病病人失明的主要原因,其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视网膜毛细血管由内皮细胞、基底膜、周细胞三部分组成,DR的基本病理改变包括:①周细胞选择性的丢失;②基底膜增厚;③微血管瘤的形成;④内皮细胞增生;⑤新生血管形成[1]。目前已发现脂肪细胞因子参与了DR的新生血管形成及细胞增殖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特别是脂联素在DR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2]。  脂联素(adiponectin)是由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特异性血浆蛋白。是apM1基因编码的产物[2]。很多研究表明脂联素在代谢疾病和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脂联素具有抗炎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脂联素抑制TNF-α刺激的单核细胞对培养的内皮细胞的黏附。脂联素也抑制氧化型LDLs的聚合及巨噬细胞对其的吞噬。研究发现,暴露于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LDLs)可使内皮细胞减少41%,7 使周细胞减少25%[3],其中周细胞对内皮细胞起支持作用,此外周细胞具有收缩功能,可调节视网膜毛细血管局部的血流量和血管通透性,通过接触抑制对内皮细胞的增殖起抑制作用[1]。应用α2生育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对处于氧化应激环境中的内皮细胞及周细胞起保护作用,这提示氧化应激在DR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脂联素影响小血管的生成。Ouchi等[3]研究发现体外试验中脂联素可以作为化学诱导物刺激人静脉内皮细胞转化为具有毛细血管样结构的内皮细胞,体内试验时则可以刺激血管生长。目前已有证据表明脂联素可以激活内皮细胞中一氧化氮合酶(eNOS),从而使一氧化氮(NO)生成增加。NO为内皮舒血管物质:NO诱导血管的舒张作用由cGMP介导,NO可激活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该酶催化三磷酸鸟苷(GTP)环化,生成cGMP,通过活化蛋白激酶C,使肌球蛋白轻链脱磷酸化,引起血管平滑肌松驰[4]。NO还可以影响微血管通透性,以及抑制血小板凝聚、黏附等作用。NO是调节微循环血流的重要因子[5]。NO产生减少,其扩张血管、调节血压、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抗血小板凝聚、参与细胞信息传递和内分泌调节等作用减弱,使NO对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并发症的保护作用减弱[6]。脂联素促进肌肉对脂肪酸的摄取及代谢,降低肌肉、肝脏、循环血液中游离脂肪酸与甘油三酯的浓度。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升高,将促进DR的发生发展,尤其与DR的硬性渗出有直接关系[7]。7   本实验结果表明,在糖尿病患者的血清中脂联素的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加重,脂联素值明显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脂联素水平的下降加重炎症反应,周细胞和内皮细胞减少,引起了视网膜的血流动力学异常,破坏了毛细血管结构,促进微动脉瘤的形成,长期刺激导致新生血管生成,可能促进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并加速其发展,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隋国良,葛在香,董砚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0,27(3):119~122.  [2]MahmutIlkerYilmaz,AlperSonmez,CengizhanAcikel,etal.Adiponectinmayplayapartinthepathogenesisofdiabeticretinopathy[J].EuropeanJournalofEndocrinology,2004,151:135~140.  [3]OuchiN,KobayashiH,KiharaS,etal.Adip-onectinstimulatesangiogenesisbypromotingcross-talkbetweenAMP-activatedproteinkinase andAktsignalinginendothelialcells.[J]BiolChem2004,279:1 304~1 309.7   [4]吴其夏.体液因素和血液循环病理生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1,135~136.  [5]CorbertJA,SweetlandMA,WangJA,etal.Nitricoxidemediatescytokineinducedinhibi-tionofinsulinbyhumanisletsofLangerhans[J].ProNatrlAcodSctUSA,1993,90(4):1 731~1 736.  [6]刘学政,萧鸿,庞东渤,等.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及视网膜超微结构变化规律[J].解剖学杂志,2001,24(4):331~334.  [7]ChewEY,LleinML,FerrisFL,etal.Associationofelevatedserumlipidlevelswithretinalhardexdateindiabeticretinopathy[J].ArchOphthalmol,1996,114:1 079.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