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学说概述(第四部分)

中医经络学说概述(第四部分)

ID:15101673

大小:6.83 M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8-01

中医经络学说概述(第四部分)_第1页
中医经络学说概述(第四部分)_第2页
中医经络学说概述(第四部分)_第3页
中医经络学说概述(第四部分)_第4页
中医经络学说概述(第四部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经络学说概述(第四部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节下肢部穴位一、足阳明胃经1、髀关【位置】骼前上棘直下,缝匠肌外缘,平会阴处(图2-16)。【作用】祛风通络。【主治】腰腿部麻木、腰痛、下肢风湿痛等。【针法】直剌1.5~3寸。局部酸麻,可向下肢扩散。2、伏兔【位置】髌骨外上缘上6寸,在髌骨外上缘与骼前上棘连线上(图2-16)。【作用】祛风通络。【主治】下肢麻木或瘫痪、腰腿风湿痛等。【针法】直剌1.5~3寸。酸胀向下方放散。2、梁丘【位置】髌骨外上缘上2寸(图2-16)【作用】和胃通络。【主治】胃痛、胃炎、膝关节炎、乳腺炎等。【针法】直剌或向上方斜剌1.5~2.5寸,局部酸胀,并可向膝部扩散。3、犊鼻【位置】

2、屈膝、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处,又称外膝眼。髌韧带内侧称(内)膝眼(图2-17)【作用】祛风止痛。【主治】膝关节炎、膝部酸痛、下肢麻痹、胃痛(犊鼻)等。【针法】直剌1~1.5寸。局部酸胀,可向下扩散。4、足三里【位置】犊鼻直下3寸,胫骨粗隆下外侧1寸许(图2-17)。【作用】调理肠胃,扶正祛邪。【主治】急慢性胃炎、溃疡病、腹泻、消化不良、胃下垂、下肢风湿痛、下肢瘫痪、高血压、贫血、神经衰弱、失眠等,此外为腹部手术的针剌麻醉穴位。【针法】直剌1~2寸。麻胀向足背放散,有时可上至膝部。【附注】对足三里作用的报道较多,如可使胃蠕动弱的加强,蠕动亢进的弛缓;可使胃液折总

3、酸度和游离酸趋于正常;可增加呼吸量,对实验性胃穿孔有修复作用;针剌足三里、合谷、曲池、大椎等穴,可使白细胞总数升高,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但对急性炎症则有消炎和使白细胞总数下降的作用。2、上巨虚【位置】足三里直下3寸(科2-17)【作用】和胃通肠。【主治】腹痛、腹泻、痢疾、胃炎、阑尾炎、消化不良、小腿酸痛等。【针法】直剌1~2寸。酸胀向足部放散。3、丰隆【位置】外踝尖前侧上8寸(图2-17)【作用】化痰、和胃、宁神。【主治】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胃痛、头痛、癔症、癫痫等。【针法】直剌1~2寸。酸麻向下扩散。4、解溪【位置】踝关节前横纹中点,趾长伸肌腱与姆长伸肌腱

4、之间(图2-17、2-23)【作用】宁神、通络、清胃热。【主治】头痛、眩晕为、腹胀、踝关节痛、足部踝部扭伤等。【针法】直剌.5寸。局部酸胀。2、内庭【位置】第2、3、趾缝端(图2-23)【作用】止痛和胃,利肠止泻。【主治】牙痛、胃痛、咽喉痛、急性性肠炎、消化不良、痛经等。【针法】向上斜剌0.5~1寸。局部酸胀,并可向足背放散。二、足少阳胆经1、居髎【位置】骼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中点(图2-16)【作用】祛风通络。【主治】髋关节酸痛、骶髂关节炎、风湿痛、睾丸炎、膀胱炎等。【针法】直剌3~2.5寸。酸胀向大腿外侧扩散。2、环跳【位置】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

5、线的外1、3和内2、3交界处(图2-109)。【作用】祛风通络。【主治】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麻木等。【针法】直剌2~3.5寸。麻电感向下肢及足趾或足跟放射。2、风市(图2-20)。【作用】祛风通络。【主治】下肢瘫痪、下肢麻木、腰腿痛等。【针法】直剌1.5~2.5寸。酸胀感向下腿放散。2、阳陵泉【位置】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图2-21)。【作用】疏肝,利胆,通络。【主治】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胸胁胀痛、腰腿痛、下肢瘫痪、膝关节痛、遗尿症、坐骨神经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便秘等。【针法】直剌1~2寸。酸胀感向足背扩散。

6、【附注】据报道:针剌阳陵泉、足三里、心俞等穴,可使胆囊收缩增强,加速排空;针剌阳陵泉、丘虚等穴,可使胆总管蠕动增强,对胆石症患者可使胆汁流出量明显增加;针剌太冲、阳陵泉、足三里等穴,可解除因吗啡引起的奥狄氏括约肌痉挛。3、光明【位置】外踝尖直上5寸,腓骨前缘(图2-21)。【作用】明目通络。【主治】角膜炎、白内障、视神经萎缩、小腿痛、乳房胀痛等。【针法】直剌1~2十。酸胀向下放散。2、悬钟(绝骨)【位置】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图-2-21)。【作用】祛风清热。【主治】落枕、偏头痛、下肢风湿痛、下肢瘫痪、脊髓灰质炎后遣症、腰腿痛、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损伤等。【针法

7、】直剌1~2寸,或透三阴交。局部酸胀,可向下放散。3、丘墟【位置】外踝前下方凹陷处,正对第4趾(图2-21、图2-23)。【作用】清肝,利胆,通络。【主治】踝关节痛、胸胁痛、偏头痛、偏瘫、胆囊炎、心绞痛、疟疾等.【针法】直剌,向骨凹间剌0.5~1寸。局部酸胀。三足太阳膀胱经1、承扶【位置】臀下横纹正中(图2-22)。【作用】止痛通便。【主治】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痔、便秘等。【针法】直剌2~3寸。酸麻向下肢放散。2、殷门【位置】承扶与腘横纹中间连线之间中点(图2-22),或承扶直下6寸。【作用】舒筋通络。【主治】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下肢

8、瘫痪、下肢麻木等。【针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