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098422
大小:2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8-01
《中小型热电联产的市场潜力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小型热电联产的市场潜力【摘要】中小型热电联产的市场潜力巨大。【关键词】中小型热电联产;市场潜力【Abstract】Thesmallandmediumsizedpowerplantcogenerationmarkethasgreatpotential.【Keywords】Smallandmediumsizedpowerplantcogeneration;Marketpotential2000年中国能源行业有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这就是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建设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下发
2、了《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热电联产不仅大大节约了能源,而且以电站锅炉代替分散的小型供热锅炉,减轻了大气污染,改善了环境,提高了供热质量,改善了人民生活。经过40多年来热电建设的经验积累,目前已形成一条中国式的热电联产发展道路,除了几个大城市采用的大型机组供暖外,主要发展了中小型热电联产和自备热电厂。为促进热电联产事业的发展,国务院、国家计委及有关部门还制订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定,如对小热电项目免交所得税、调节税,小热电利润不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热价和电价“高来高去”,等优惠政策。近几年热电厂的建设主要是在已
3、有的工业区内搞中小型热电联产,代替目前分散运行的小锅炉,因而热负荷比较落实,资金易于筹集,建成后能很快的形成供热能力,发挥出较好的经济效益。热电建设中以区域热电厂为主,也发展一个企业为主兼供周围企业的联片供热的中小型热电厂和企业纯自备热电厂,以发挥各自的优越性。一些地区由于乡镇工业的发展,需要统一解决电和热的供应问题,因而一些县、镇形成大办中小型热电的高潮。各地区开发区的建设,都将建设热电厂做为招商引资的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热电联产。中小型热电联产一次性投资费用少,成本回收快,可以有效地配置资源,具有很大的市
4、场潜力:虽然热电联产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有相当规模,但还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由于以下的因素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1.节能工作的需要根据全国能源平衡,为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能源尚有很大缺口,需大量建设火电厂,满足工农业生产用电,但却受到资金、资源与环境等因素制约,因此势必更加重视节能工作。热电联产已被公认为是节能的有效措施,目前已被国家有关领导部门做为优先发展的产业确定下来,并已公布《节约能源法》等一批相应的文件,优先发展热电联产。2.环境保护的要求由于城乡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随着人民物
5、质文化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高涨。分散供热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城市和村镇要求实现集中供热的呼声越来越高。3.工业用热需求量大21996年全国共生产一次能源总量,折合标煤126000万吨,同年全国发电用标煤32748万吨,供热用标煤3803万吨,两项合计占标准煤量的29%。而据有关资料报导,煤炭消费中除发电、炼焦、交通运输和民用煤外,建材和其他工业的用煤的比重则占40%。也就是说建树和其他工业用煤量远大于发电和供热用煤量,一次能源转换成电能的比例和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耗的比例太低。
6、因此发展热电联产的潜力很大。4.民用采暖和生活用热迅速增加到1996年底,全国集中供热面积为73433万平米,热化率仅12.01%。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集中供热面积59198万平米,热化率26.43%。根据建设部的规划,2000年全国集中供热的热化率达到15%,东北、华北、西北地区达到25~30%,经济发达和开发城市达到45~50%。全国城镇平均每年新建住宅1.5~1.8亿平米,上世纪末全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8平米。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量建设住宅。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来不装采暖设施的城市,在新建筑中
7、也装了采暖设施,因而供热范围在我国由北方向南扩展,采暖范围不断扩大城市集中供热热化率的提高,新建筑的增加,供热范围的扩大,从三方面对热源建设提出了巨大的需求。5.农村小热电的发展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广大农村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到2l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关键是农村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据有些专家研究,到2l世纪中叶,我国大约有6亿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中,农村人口转移带来商品能源的大量增加。目前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农村小热电已发挥出显著的经济效益、节能效益和
8、环境效益。由于电与热有保证,外商纷纷前来投资,为招商引资做出了贡献。中国有近5万个小城镇集中了有相当规模的乡镇企业100多万家,有电、热负荷的需求,因而将成为热电事业发展的大市场。又由于小热电的建设,也为当地劣质燃料打开了销路,将收到综合社会效益。6.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了更有效的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缓解电力紧张,中央和地方均将采取一系列政策,积极鼓励和支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