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935237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1
《中国热电联产的现状与市场潜力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热电联产的现状与市场潜力【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一直重视发展热电联产工作。早在建国之初,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时,就建了一大批区域热电厂,到1960年左右,其单机6000千瓦及以上供热机组占火电机组总容量的20%,居较高水平。后来由于有些热电厂热负荷不足,经济效益未充分发挥,以及计划安排等问题,热电联产发展速度减慢。直到1981年以后,中央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出发,加大了发展热电联产的力度,制订有关方针政策,热电事业又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一、中国热电联产的现状1、目前热电联产发展的特点最近几年中国热电联产事业得到了迅速
2、的发展,经过40多年来热电建设的经验积累,目前已形成一条中国式的热电联产发展道路。(1)最近几年热电厂的建设主要是在已有的工业区内搞热电联产,代替分散运行的小锅炉,因而热负荷比较落实,资金易于筹集,建成后能较快的形成供热能力,发挥出较好的经济效益。(2)热电厂建设强调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热力规划,并明确没有城市热力规划的热电项目不予审批,因而现在很多城市和县镇均编制有热力规划。将热电建设纳入长期发展计划。(3)热电建设中以区域热电厂为主,也发展一个企业为主兼供周围企业的联片供热的热电厂和企业自备热电厂,以发挥各自的优越
3、性。(4)热电厂的建设已由电力部门独家建设,发展为电力部门、地方政府和各部门企业共同建设的兴旺发达局面。(5)1949年前后建设的中低压凝汽电厂,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电厂已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带,而机组老旧煤耗高,有的已拆除,周围有热负荷的厂改建为热电厂向城市供热,使老电厂恢复了生机。(6)随着城市供热规模的扩大,开始采用20和30万千瓦抽汽冷凝供热机组,这些高参数大容量机组,在非采暖期与凝汽机组效率基本相同,在采暖期明显的节能,因而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中发挥巨大作用。现在也进口一些大型供热机组代替原有小型供热机组。(7)一些
4、地区由于乡镇工业的发展,形势需要统一解决电和热的供应问题,因而一些县、镇形成建设热电的趋势。(8)各城市新建开发区的建设,都将建热电厂做为招商引资的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热电联产。(9)《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中国21世纪议程》、《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与《当前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中均提出鼓励、支持、发展热电联产。1998年又由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电力部、建设部联合公布了《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若干规定》。目前正在起草新的文件,坚持发展热电联产。2、
5、现在热电联产已达到的水平到1998年底,中国热电联产的情况:6000千瓦及以上供热机组共1313台,总容量达2493.85万千瓦,占同容量火电装机总容量的12.7%。年供热量103599万百万千焦。1998年新装了一些大型供热机组,新增供热机组的平均单台容量由1997年的1.28万千瓦/台增加到1998年的3.53万千瓦/台。在运行的热电厂中,规模最大的为太原第一热电厂,装机容量138.6万千瓦,在北京、沈阳、吉林、长春、郑州、邯郸、秦皇岛、天津和太原这些中心城市已有一批20万千瓦、30万千瓦大型抽汽冷凝两用机组在运
6、行,星罗棋布的热电厂不仅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迅速发展,就连黑河、海拉尔、石河子和海南岛这些边疆城市也开花结果,区域热电厂也从城市的工业区,蔓延到了乡镇工业开发区,苏州地区一些村镇办热电厂也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负责城市集中供热的热力公司中,规模最大的为北京市热力公司,现有八座热源厂,有供热管网328公里,供热面积4145万平米,供应蒸汽105个工业用户897t/h,大小热力站1015个。已建成的热力管网:蒸汽管直径DN1000,热水管直径DN1400。到1998年底,全国共有668个设市城市,其中已有286个城市建集中供热
7、设施,占42.18%,供热管道34308公里,其中蒸汽管道6933公里,热水管道27375公里,1998年底集中供热的供热能力:蒸汽66427吨/时,热水71720兆瓦/时。供热量:蒸汽17463吨/年,热水64684百万千焦/年。1998年底全国集中供热面积为86540万平方米。目前北京集中供热面积已达6411万平方米。集中热化率已达34.6%。在总供热量中热电联产占62.9%,锅炉房占35.75%,其它占1.35%,城市民用建筑集中供热面积增长较快,并向采暖过渡区发展。全国集中供热面积中,公共建筑占33.12%,民用建筑占
8、59.76%,其它占7.11%,民用建筑集中供热有如下特点:(1)三北地区集中供热以民用建筑为主,如北京市民用建筑为72.66%,河北省为66.54%,辽宁省为67.5%,山东省为51.97%。(2)城市集中供热逐步向采暖过渡区发展,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