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利弊与战略应对

略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利弊与战略应对

ID:15095689

大小:2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1

略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利弊与战略应对_第1页
略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利弊与战略应对_第2页
略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利弊与战略应对_第3页
略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利弊与战略应对_第4页
略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利弊与战略应对_第5页
资源描述:

《略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利弊与战略应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略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利弊与战略应对第19卷第3期2007年7月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ofYellowRiverConservancyTechnicalInstituteVo1.19No.3Ju1.2007略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利弊与战略应对乔艳秋(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4)摘要:转移生产活动是全球经济重组的一种方式.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这有利也有弊,利弊相依.我们应趋利避害,以市场,以相对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良好的服务换取发达国家大量工厂向中国转移.但同时必须坚持自

2、然资源的适度开发等原则,坚持在较高标准的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按照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加大市场竞争力度.在不断转移的过程中,不断淘汰产业质量链的中低端产品的生产,促进产业质量链的高端产品生产向我国转移.不断促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质量产品的开发,以实现国民经济的高品位,高效率运行,高质量,高效益增长,高速度,健康发展.关键词:中国;世界工厂;利弊;质量链;经济周期;创新质量型经济增长方式中图分类号:F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486X(2007)03-0092-03O引言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

3、的进程日益加快,"中国一世界工厂"的趋势正在形成,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正汇向中国.推动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穿越世界最繁忙的马六甲海峡航线的船舶中的大半是驶向或驶离中国,中国海港吞吐4800万集装箱"[11118-t,占世界总运量9400万箱的51.O6%."摩托罗拉公司在中国的6个工厂的50%的零部件来自中国,50%的产品销在国内"【lll.若干年来,日本制造业大量转移,中国就是接受转移国之一.近年来,英国制造业开始向亚洲持续转移.有关调查证明,英国500家制造公司中有200家转移到了中

4、国或亚洲其他国家……但是,这些国家和跨国企业转移的都是中低端的制造业,高端制造业和研发力量以及开发的新技术都留在了本土."刘源张院士最近从日本回国后透露:开发的新技术不再向中国的工厂转移是日本佳能公司新战略之一"[2p..它不仅代表了日本绝大部分企业的战略意图和心理,而且代表了整个转移者的战略意图和心理."英国《观察家报》发表的《不要为我们失去的工厂哭泣》的评论文章指出,英国的未来不在于大规模制造,而在于知识经济.未来繁荣的关键在于高科技,有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而不是单纯的制造".中国"世界工厂

5、"的地位是在冷战时期结束,开放性经济国家越来越多,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信息化,世界经济重组时期到来的时代背景下逐渐形成的,有着企业层面,国家层面等深刻复杂的原因.就企业层面而言,它反映了发达国家先进企业市场竞争的需要,降低成本,增大利润空间的需要,争夺市场的需要,自然资源占用的需要和减少环境约束的需要;就国家层面而言,它反映了发达国家扩大影响的需要,节约本土资源的需要和保护本土环境的需要.作为这一现象的主要当事方,我国必须认真分析其利弊,积极进行战略应对.1利弊分析国外大量的工厂向中国转移,

6、是国际分工的需要.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可谓有利有弊,利弊相依.认清利弊,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1.1利益所在1.1.1有利于现实的经济增长域外大量工厂向中国转移,快速增加了现实的资本存量和潜在的经济增长能力.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国富民安的根本途径.中国原有的工厂已相当落后,并且大批倒闭.新建工厂资金缺口相当大,域外大量工厂向中国转移,成为引进资金和技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将催生中国的现代服务业,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1.1.2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引进中国制造业的科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是落

7、后的.发达国家大量工厂向中国转移的同时也收稿日期:2006一l2—26作者简介:乔艳秋(195l一),女,河南济源人,高级会计师,从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乔艳秋:略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利弊与战略应对必然带来相对先进和实用的技术与管理,这有利于我们对其进行消化和吸收,有利于提高产业整体素质,有利于观念更新,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将有力地促进中国经济融人全球经济的大系统之中.1.1.3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中国的最大实际就是人口多,就业压力大,发达国家的大量工厂向中国转移,无疑有利于减缓中国的就业压

8、力.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减缓中国就业压力更有意义.1.2弊端所在1.2.1自然资源的超限利用发达国家大量工厂向中国转移的同时,也将大量耗用自然资源的生产方式转移到了中国,它们利用中国的自然资源也将合情合理合法化.这样的结果不仅使发达国家大大减少了自然资源的进口,节约了本土资源,还节约了外汇,提高了效率,树立了形象,增强了影响力.而与此同时,中国自然资源却在不知不觉中被其超限利用."目前,我国GDP占世界总量的4%,却消耗了世界石油的7%,发电量的13%,钢材的27%,煤炭的3l%,水泥的4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