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082098
大小:4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课内外教学模式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创新教学课內外教学模式的研究陕西洋县槐树关白路小学张树能[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阐述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一般模式,该教学模式分为课内、课外两种,二者紧密结合,相互补充,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键词:中学数学创新教学模式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现代创新型人才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无疑,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2、、创新人格)的教育模式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课堂教学模式:(1)创设认知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包含创新动机、创新欲望、创新兴趣,而情境创设是创新之本。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或是引用数学故事,或是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错误、障碍)出发……形成一种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认知冲突,引发思维,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从而萌发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一教师拿出了标有商品价格(小数表示)的学习用品,让学生试读、认识,提出这些数有何特点?从而引出小数的概念。又如在教学
3、分数概念时,一教师问:“把6个饼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如果把一个饼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又是多少呢?(半个)如何用数学符号来表示呢?”从而引入分数的认识。(2)尝试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包括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实践能力,教师在学生迫切求知的思维兴奋状态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类比等方式,或重温某些数学技能和概念,或通过通过阅读教材自学,或做简单的教学实验,或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磋商、促进、调正……5尝试教师确定的高而可攀的台阶,体验一下新事物被认识和发现的过程,从中获得新知和提高学习与创新的能力。学生
4、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获得新知,即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只有在探索真理的实践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因此,尝试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如一教师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把12个梨平均放在2个、3个、4个盘子中……的不同分法,类比无余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规律,同时使学生很容易地明确了余数为什么不能大于或等于除数的道理。又如一教师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让学生分组做实验,把盛满的圆锥中的沙子倒入和它同底同高的圆柱中去,让学生通过测量圆柱中倒入沙子的高,再进行猜想、讨论、交流汇报,验证,自己探索出圆锥体积
5、的计算公式。(3)整合新知,积累创新经验和技巧。整合新知,即对所得新知进行重新整理组合,归纳旧知,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使零星的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有序排列,便于应用。整合新知的过程,亦是对探求新知的创新过程的回顾和对创新结果的梳理,有利于总结创新中的得失,积累创新经验和技巧。例如一教师在教学“分数应用题的整理与复习”时,通过让学生对比练习分数乘法和除法应用题,比较两类应用题的区别和练习,归纳出已知单位1和求单位1的两种类型应用题的解法,使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系统化,使学生能全面把握分数应用题的不同类型,教会
6、了学生应用归类比较的整理方法梳理知识。又如一教师在教学“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整理与复习”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将所给习题按自己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并说说每类习题的各种算法,使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归纳出了各种习题的不同特点,在练习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不同类型习题的算法及简便运算的条件,使“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得到系统有序地排列,给出一道习题后,学生就能迅速、合理地找到它的简便算法。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前三个环节渗透了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不同方面,而重组认知结构是培养学生综合创新素质的集中体现。(4)拓展
7、应用,变式训练,拓展创新空间,培养创新思维。5创新思维包括批判思维、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在教学中应多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能力。教师要在练习过程中多设计一些形式新、涉及面宽、解法多样,适应面广,实际联系性强的习题,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必要时也可让学生自行设计,或增设开放性的练习,打破模仿例题的思维定势。对习题变换条件或结论设置背景,复杂化等变式训练,也是对所学新知的拓宽应用,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形式,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新的思维火花。例如一教师在教学“5”的认识一节时,让学生用同样长的小木棒摆出自己喜爱的图形,结果有的学生摆出了五边形,有
8、的摆出了“本”字,有的摆出了棱形(两个共用一边的正三角形)……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散。又如一教师在教学工程应用题时,设计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