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07247
大小:1.05 MB
页数:18页
时间:2017-11-12
《高中物理竞赛解题方法之递推法例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六、递推法方法简介递推法是解决物体与物体发生多次作用后的情况。即当问题中涉及相互联系的物体较多并且有规律时,应根据题目特点应用数学思想将所研究的问题归类,然后求出通式。具体方法是先分析某一次作用的情况,得出结论。再根据多次作用的重复性和它们的共同点,把结论推广,然后结合数学知识求解。用递推法解题的关键是导出联系相邻两次作用的递推关系式。塞题精析例1:质点以加速度a从静止出发做直线运动,在某时刻t,加速度变为2a;在时刻2t,加速度变为3a;…;在nt时刻,加速度变为(n+1)a,求:(1)nt时刻质点的速度;(2)nt时间内通过的总路程。解析:根据递
2、推法的思想,从特殊到一般找到规律,然后求解。(1)物质在某时刻t末的速度为vt=at2t末的速度为v2t=vt+2at即v2t=at+2at3t末的速度为v3t=v2t+3at=at+2at+3at……则nt末的速度为vnt=v(n-)t+nat=at+2at+3at+…+nat=at(1+2+3+…+n)=at(n+1)n=n(n+1)at(2)同理:可推得nt内通过的总路程s=n(n+1)(2n+1)at2例2:小球从高h0=180m处自由下落,着地后跳起又下落,每与地面相碰一次,速度减小(n=2),求小球从下落到停止经过的总时间为通过的总路程。
3、(g取10m/s2)解析:小球从h0高处落地时,速率v0==60m/s第一次跳起时和又落地时的速率v1=第二次跳起时和又落地时的速率v2=……第m次跳起时和又落地时的速率vm=每次跳起的高度依次为h1==,h2==,……,通过的总路程Σs=h0+2h1+2h2+…+2hm+…=h0+(1+++…++…)=h0+=h0=h0=300m经过的总时间为Σt=t0+t1+t2+…+tm+…=++…++…=[1+2+…+2()m+…]===18s例3:A、B、C三只猎犬站立的位置构成一个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每只猎犬追捕猎物的速度均为v,A犬想追捕B犬,B犬想追
4、捕C犬,C犬想追捕A犬,为追捕到猎物,猎犬不断调整方向,速度方向始终“盯”住对方,它们同时起动,经多长时间可捕捉到猎物?解析:由题意可知,由题意可知,三只猎犬都做等速率曲线运动,而且任一时刻三只猎犬的位置都分别在一个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但这正三角形的边长不断减小,如图6—1所示。所以要想求出捕捉的时间,则需用微元法将等速率曲线运动变成等速率直线运动,再用递推法求解。设经时间t可捕捉猎物,再把t分为n个微小时间间隔Δt,在每一个Δt内每只猎犬的运动可视为直线运动,每隔Δt,正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a1、a2、a3、…、an,显然当an→0时三只猎犬相遇。
5、a1=a-AA1-BB1cos60°=a-vΔta2=a1-vΔt=a-2×vΔta3=a2-vΔt=a-3×vΔt……an=a-nvΔt因为a-nvΔt=0,即nΔt=t所以:t=(此题还可用对称法,在非惯性参考系中求解。)例4:一列进站后的重载列车,车头与各节车厢的质量相等,均为m,若一次直接起动,车头的牵引力能带动30节车厢,那么,利用倒退起动,该车头能起动多少节同样质量的车厢?解析:若一次直接起动,车头的牵引力需克服摩擦力做功,使各节车厢动能都增加,若利用倒退起动,则车头的牵引力需克服摩擦力做的总功不变,但各节车厢起动的动能则不同。原来挂钩之
6、间是张紧的,倒退后挂钩间存在Δs的宽松距离,设火车的牵引力为F,则有:车头起动时,有:(F-μmg)Δs=m拉第一节车厢时:(m+m)=mv1故有:==(-μg)Δs(F-2μmg)Δs=×2m-×2m拉第二节车厢时:(m+2m)=2mv2故同样可得:==(-μg)Δs……推理可得:=(-μg)Δs由>0可得:F>μmg另由题意知F=31μmg,得:n<46因此该车头倒退起动时,能起动45节相同质量的车厢。例5有n块质量均为m,厚度为d的相同砖块,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将它们一块一块地叠放起来,如图6—2所示,人至少做多少功?解析将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砖
7、一块一块地叠放起来,每次克服重力做的功不同,因此需一次一次地计算递推出通式计算。将第2块砖平放在第一块砖上人至少需克服重力做功为W2=mgd将第3、4、…、n块砖依次叠放起来,人克服重力至少所需做的功分别为:W3=mg2dW4=mg3dW5=mg4d……Wn=mg(n-1)d所以将n块砖叠放起来,至少做的总功为W=W1+W2+W3+…+Wn=mgd+mg2d+mg3d+…+mg(n-1)dmgd例6:如图6—3所示,有六个完全相同的长条薄片AiBi(i=2、4、…)依次架在水平碗口上,一端搁在碗口,另一端架在另一薄片的正中位置(不计薄片的质量)。将质
8、量为m的质点置于A1A6的中点处,试求:A1B1薄片对A6B6的压力。解析:本题共有六个物体,通过观察会发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