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宪政的一段往事.doc

ID:15071751

大小:63.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8-01

民国宪政的一段往事.doc_第1页
民国宪政的一段往事.doc_第2页
民国宪政的一段往事.doc_第3页
民国宪政的一段往事.doc_第4页
民国宪政的一段往事.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国宪政的一段往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民国宪政的一段往事1913年──中国闹“共和”革命后的第三年,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张君劢为外蒙问题在报上攻击中华共和国大总统袁世凯,在北京没法呆了,于是跑去德国柏林念书。到欧洲留学,机会难得,张君劢想,当然得习点欧洲的学问,而非梵文或突厥文什么的──便选择了法学和经济学。  在开往欧洲的火轮上,置身大海变幻的波涛,张君劢脑子里也许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中国已闹过“共和”革命,德意志还是帝制,按理说不及中国“进步”,干嘛还去德国取经?  到德国没多久,欧洲就爆发战事。热心天下事的张君劢兴奋不已,书不念了,几乎每天剪报

2、纸──这不是个中国间谍吗?房东老太想,得向警方告发。警方果然马上来人,但受“住宅自由”所限,不敢进屋搜查,站在门外盘问几句就算了。德意志虽还是帝制,但早已立宪──公法学家施米特称1871年的俾斯麦宪法为“天才之作”。在立宪帝制国家居然有个人权利和自由的法律保障,让张君劢大迭眼镜:君主立宪也能保障个人权利和自由?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非要闹“共和”?国家强盛?个人权利?这些在君主立宪制下不也可以求得──一切不都取决于立宪吗?  再说,“共和”是什么意思?“立宪”又是什么意思?  这段时期,张君劢想过这些问题,但

3、来不及静下心来边想边认真念书──祖国的“共和”尚在襁褓中,动辄有人想复辟帝制。1915年,欧战正打得难解难分,张君劢匆匆离开德国,回祖国“帮助朋友反对洪宪帝制”,成了共和国政府中的政治家,先后在段祺瑞总理和冯国璋总统的官僚班子里干过。  在段总理的班子里当秘书时,张君劢有一天突然想到:要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上立点功,不就可以乘机摆脱种种不平等条约?经过一番盘算,张君劢估计德意志帝国会战败,便极力怂恿段总理赌一盘──对德意志宣战。  受到过帝国警方“礼”遇,而且就个人感觉来说,张君劢相当欣赏这个立宪帝制国家,为什

4、么还要主张对德国宣战?看来,张君劢心里清楚:政治不是私人情感的事情,一切乃出于“国家理由”。为了替中国对德宣战找到借口,张君劢在报上说:宣战书不必扯什么“中德十余年历史”,在现实中随便找个“口实”就可以了。  其时,民国总统黎元洪与段总理失和,内阁与国会仍然不睦。段祺瑞听了小政治家的建言赞成对德宣战,总统及国会为了与总理抬杠,即便晓得宣战对国家有益也要反对──在野名流康有为、孙中山也极力反对可能是别的什么原因。倒是张君劢的亦师亦友梁任公支持,跟着自己这位小兄弟说:国家“非乘此时有所自表见,不足奋进”云云。张

5、君劢为此非常高兴:看来看去,任公还算“政治成熟”,他清楚晓得,至于“16所谓公决,所谓人道,普通义耳,所谓条件,抑附属之后起义耳,其根本义乃在因应世界大势而为我国家熟筹将来所以自处之途”──国家利益是首要的。  宣战就得进入战争状态──通常,国家进入战争状态可以凝聚民心。张君劢和梁任公都没有想到:对德宣战后,共和国不仅没有上下一心,反而南北分裂──其实,欧洲离中国老远,所谓参战不过瞎哄哄。张君劢痛心疾首,由此恍悟到一个道理:“一国以内,先要人民的智识力、道德力充实,然后才有好政治”。  无论欧洲还是中国的古

6、代圣贤不是都说,先有“好政治”,人民才会有“智识力、道德力”?是否到了民主政治时代,人民的“智识力、道德力”就是“好政治”的前提了呢?何谓民主政治?  中华共和国政府最终还是派了少量工兵部队参战。战事结束后,从法理上讲,中国是战胜国,但中国并没有像君劢和任公设想的那样摆脱不平等条约,反倒再受不平等条约羞辱──这回张君劢才晓得:“国际上只有强权而无公理”,“至于说国际公法,更是空话”,决心把自己“所藏国际法书藉付诸一炬”。  1918年九月,德军总司令兴登堡宣布战败。不到两个月,德国保守的中世纪古城慕尼黑就爆

7、发了有点像俄国十月革命的十一月革命。也许,由于“德国革命没有列宁或托洛茨基”(张君劢语),社会民主党人得以掌握哗变叛军和工人,成立了临时“人民委员会”,准备走向“共和”。  君主国可以是宪政国家,“共和国”也可以是专制国家──比如苏维埃共和国。通过革命推翻帝制后,德意志便面临重大政治决断:建立什么样的共和国。  谁将对这一重大政治决断作出决定?人民吗?  从十一月的革命到制订魏玛宪法的短短几个月里,德意志的各种思想和政治力量为自己所主张的国家政体打斗得不可开交──“这个战场的两极是西方类型的议会民主和苏联类

8、型的人民代表大会专政”。为政制选择打斗的都是些智识人和政治家,“人民”并没有实际的政治决定权。张君劢这时也许会想到,只有像他或任公那样的智识人、政治家先具有“智识力、道德力”,中国才会有“好政治”?  十一月革命时,德国作为一个立宪国家仍处于战争状态。其实,在前线和国内,德意志帝国当时都还有实力尚存的军队。国内出现动乱时,本来政府可以援用宪法规定的紧急专政权平息动乱,稳定国家秩序,谁也没想到,君主宪政秩序几乎自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民国宪政的一段往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民国宪政的一段往事1913年──中国闹“共和”革命后的第三年,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张君劢为外蒙问题在报上攻击中华共和国大总统袁世凯,在北京没法呆了,于是跑去德国柏林念书。到欧洲留学,机会难得,张君劢想,当然得习点欧洲的学问,而非梵文或突厥文什么的──便选择了法学和经济学。  在开往欧洲的火轮上,置身大海变幻的波涛,张君劢脑子里也许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中国已闹过“共和”革命,德意志还是帝制,按理说不及中国“进步”,干嘛还去德国取经?  到德国没多久,欧洲就爆发战事。热心天下事的张君劢兴奋不已,书不念了,几乎每天剪报

2、纸──这不是个中国间谍吗?房东老太想,得向警方告发。警方果然马上来人,但受“住宅自由”所限,不敢进屋搜查,站在门外盘问几句就算了。德意志虽还是帝制,但早已立宪──公法学家施米特称1871年的俾斯麦宪法为“天才之作”。在立宪帝制国家居然有个人权利和自由的法律保障,让张君劢大迭眼镜:君主立宪也能保障个人权利和自由?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非要闹“共和”?国家强盛?个人权利?这些在君主立宪制下不也可以求得──一切不都取决于立宪吗?  再说,“共和”是什么意思?“立宪”又是什么意思?  这段时期,张君劢想过这些问题,但

3、来不及静下心来边想边认真念书──祖国的“共和”尚在襁褓中,动辄有人想复辟帝制。1915年,欧战正打得难解难分,张君劢匆匆离开德国,回祖国“帮助朋友反对洪宪帝制”,成了共和国政府中的政治家,先后在段祺瑞总理和冯国璋总统的官僚班子里干过。  在段总理的班子里当秘书时,张君劢有一天突然想到:要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上立点功,不就可以乘机摆脱种种不平等条约?经过一番盘算,张君劢估计德意志帝国会战败,便极力怂恿段总理赌一盘──对德意志宣战。  受到过帝国警方“礼”遇,而且就个人感觉来说,张君劢相当欣赏这个立宪帝制国家,为什

4、么还要主张对德国宣战?看来,张君劢心里清楚:政治不是私人情感的事情,一切乃出于“国家理由”。为了替中国对德宣战找到借口,张君劢在报上说:宣战书不必扯什么“中德十余年历史”,在现实中随便找个“口实”就可以了。  其时,民国总统黎元洪与段总理失和,内阁与国会仍然不睦。段祺瑞听了小政治家的建言赞成对德宣战,总统及国会为了与总理抬杠,即便晓得宣战对国家有益也要反对──在野名流康有为、孙中山也极力反对可能是别的什么原因。倒是张君劢的亦师亦友梁任公支持,跟着自己这位小兄弟说:国家“非乘此时有所自表见,不足奋进”云云。张

5、君劢为此非常高兴:看来看去,任公还算“政治成熟”,他清楚晓得,至于“16所谓公决,所谓人道,普通义耳,所谓条件,抑附属之后起义耳,其根本义乃在因应世界大势而为我国家熟筹将来所以自处之途”──国家利益是首要的。  宣战就得进入战争状态──通常,国家进入战争状态可以凝聚民心。张君劢和梁任公都没有想到:对德宣战后,共和国不仅没有上下一心,反而南北分裂──其实,欧洲离中国老远,所谓参战不过瞎哄哄。张君劢痛心疾首,由此恍悟到一个道理:“一国以内,先要人民的智识力、道德力充实,然后才有好政治”。  无论欧洲还是中国的古

6、代圣贤不是都说,先有“好政治”,人民才会有“智识力、道德力”?是否到了民主政治时代,人民的“智识力、道德力”就是“好政治”的前提了呢?何谓民主政治?  中华共和国政府最终还是派了少量工兵部队参战。战事结束后,从法理上讲,中国是战胜国,但中国并没有像君劢和任公设想的那样摆脱不平等条约,反倒再受不平等条约羞辱──这回张君劢才晓得:“国际上只有强权而无公理”,“至于说国际公法,更是空话”,决心把自己“所藏国际法书藉付诸一炬”。  1918年九月,德军总司令兴登堡宣布战败。不到两个月,德国保守的中世纪古城慕尼黑就爆

7、发了有点像俄国十月革命的十一月革命。也许,由于“德国革命没有列宁或托洛茨基”(张君劢语),社会民主党人得以掌握哗变叛军和工人,成立了临时“人民委员会”,准备走向“共和”。  君主国可以是宪政国家,“共和国”也可以是专制国家──比如苏维埃共和国。通过革命推翻帝制后,德意志便面临重大政治决断:建立什么样的共和国。  谁将对这一重大政治决断作出决定?人民吗?  从十一月的革命到制订魏玛宪法的短短几个月里,德意志的各种思想和政治力量为自己所主张的国家政体打斗得不可开交──“这个战场的两极是西方类型的议会民主和苏联类

8、型的人民代表大会专政”。为政制选择打斗的都是些智识人和政治家,“人民”并没有实际的政治决定权。张君劢这时也许会想到,只有像他或任公那样的智识人、政治家先具有“智识力、道德力”,中国才会有“好政治”?  十一月革命时,德国作为一个立宪国家仍处于战争状态。其实,在前线和国内,德意志帝国当时都还有实力尚存的军队。国内出现动乱时,本来政府可以援用宪法规定的紧急专政权平息动乱,稳定国家秩序,谁也没想到,君主宪政秩序几乎自动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