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050877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1
《高职混合编班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与对策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混合编班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与对策摘要:对不同生源类型的学生实施分类教学或混合编班教学,是高职生源多样化后被较多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本文通过对采用混合编班形式的高职院校学生连续三个学期的学习成绩统计处理,分析了单招生与统招生在专业课学习上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提出了高职院校在选用教学组织形式的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关键字:分类教学;混合编班;单招生;统招生;生源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十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将逐年扩大,而高等职业教育是发展的重点。随着高等职业的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其中尤以生源多样化问题最为突出。对于这些有着不同学习经历、不同专业基础的学生,
2、采用何种教学组织形式,使不同类别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是困扰当前高职院校的一大难题。针对不同生源类型的学生实行分类教学和混合编班教学,是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生源多样化后较多采用的两种不同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前一种形式由于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限制,并且由于生源在数量上的不均衡分布,在很多院校内无法实施,即使实施也存在教学规模小、效率低的问题;而混合编班的形式从其存在的前提上看,其实施的基本假设是:不同生源类型的学生在学习动机、知识基础上没有总体差异,而这个前提条件能否成立还需教育教学实践的验证。本研究通过对北京某高职院校混合编班学生学习成绩的统计处理,结合对单招生和统招生这两类生源学生
3、学习过程和心理状态基本情况的分析,提出生源多样化后高职在采用混合编班教学组织形式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实证研究和结论分析实证研究的数据抽取于北京某高职院校2000级采用混合编班的一个专业班,学生总计39人,其中单招生(生源类别代码为1)20名,统招生(生源代码为2)19名。收集两类学生入学后连续三个学期的学习成绩作为原始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三个学期以来两类生源所有考试课程的成绩进行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具体结果见表1、表2、表3。分析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通过三组表对比可以得出如下结果:在以下各门课程中,单招生平均分(MEAN所指栏)明显高于统招生平均分:微积分1、政治经济学
4、、微积分2、企业会计、数理统计、货币银行、法律基础。在95%的置信区间上依据生源类别对学习成绩平均数进行T检验,两类生源学生学习成绩存在明显差异,结合平均分分析得出单招生在上述课程中的成绩要好于统招生的成绩。根据该专业教学计划分析上述结论时发现,除法律基础之外,其余都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3两类生源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成绩连续三个学期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说明这种差异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根据对高职院校生源学习基本情况的考察,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先期知识储备的差异单招生在考入高职之前,接受的是一种职业定向的教育,一般都有二至三年的预先学习部分专业课程的经历;在进入高校之后,在
5、专业学习上能够保持专业学习的连续性,学习迁移的作用表现明显。统招生在普通高中阶段只有文化课的学习,在考入高职校之前,并没有接触任何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进入高职校之后,在专业课学习方面的基础为零,因此统招生的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要明显慢于单招生。(二)学习动机的差异从目前高职招生的情况来看,单独招生的比例仍然很小,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的学生通过“3+2”考入高职校的竞争十分激烈。这些学生一旦考入高职院校,有较强的成就感和良好的自信心,学习积极性高,主动意识强。参加普通高考的学生由于录取比例较高而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一旦考入高职院校,多数人认为结果不理想,缺乏成就感,在学习上主动意识较差。
6、二、对策与建议针对两类生源在专业课程学习成绩上所表现出的较大差异,说明混合编班这种编班形式对两类生源在学习动机、先期知识储备等方面的差异性有所忽略。因此,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这种编班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令人质疑。但从目前的教学实际来看,混合编班教学组织形式还将继续存在下去。针对实证研究出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的对策与建议:(一)从尊重学生发展需要出发,积极探索生源多样化后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创新混合编班是高职生源多样化与生源类型特征分散、教学对象的个别需求与教学效率需要之间矛盾的产物。这种由于生源多样化带来的学生类别间的教学需求差异,不同于生源单一基础上的个别发展与教学整体推进间的差异关系
7、,忽视这种类别间的差异就意味着对各类教育特性的漠视。对混合编班的效果,包括学习成绩、学生身心发展等多方面都应有充分的考虑和效果监测。高职校院和决策部门如果只考虑生源数量而不关心随后的教学和学生发展问题,将会极大地损害高职教育的发展。(二)打破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地构建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体系在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上,应当避免单一的编班形式,尽可能地灵活运用多种编班形式,实现不同生源学生交叉组班。这种交叉组班的操作至少应从两个维度来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