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海南省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ID:15042047

大小:67.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8-01

2010年海南省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语文试题_第1页
2010年海南省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语文试题_第2页
2010年海南省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语文试题_第3页
2010年海南省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语文试题_第4页
2010年海南省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语文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年海南省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年海南省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为试题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2.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第Ⅰ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1~3小题。“功利的写作”所注重的,是外在的效果,即外界的需要。这当然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写作的时效性,使之大致不落空。并且,外在的效果又能呼应内里的写作心态,刺激起进一步努力的欲望。所以,这种写作是较能引出实际的成果来的。但反过来,它也能限制你进一步获得成果。

2、比如,你是研究明史的,一旦成了明史专家,当你的研究告一段落,或学术兴趣业已转移,你却常常不得不屈从于外界的需要和压力,继续负着你这专家的头衔在老路上走下去。所以,“功利的写作”往往能使人“尽责”或“尽职”,却很难使人“尽才”。相反,“趣味的写作”所注重的是作者自己内心的释放,是自己的兴味和意趣。他不必照顾太多的外在的命令,而只顺从自己内心的命令。这样,他写作就往往是“乘兴而起,败兴而止”,有时不会引人注目,有时又难免半途而废,但他始终不会去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他工作起来总是兴致勃勃的。一旦出了成果,成了哪一门的专家,他的学术方向或写作方式

3、仍随时可有变化,不受外力约束。在这种时候,他反倒能够做出多种多样的成绩来,也能够尽情地发挥他多方面的才华。所以,只有“趣味的写作”才可能是真正使人“尽才”的。趣味并不是一种平静不变的东西,它是活着的,是不停流动的,它在人身上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它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要有变化,不可重复,不可在同一个平面上含糊度日,不然,这趣味很快就会变得“没趣”极了。由于这一规律的指引,所以凡注重趣味者,随着岁月的推移,他们的目光就日益尖锐和深刻,他们所注意的事物也就愈艰深不凡了。其实,人对于音乐、美术、书法等等的兴趣,无不是如此的。

4、最初的兴趣很可能只在浅层次上,只喜欢那些甜腻流俗的作品,但只要这种兴趣长久地存在着,它就必然有所发展,渐渐地,兴趣就会向深处转化,天长日久,很可能就成了一个能欣赏高层次作品的专家。于是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过去有许多叱咤风云的作家或诗人,到中年以后,竟会不约而同地沉入到一些较为遥远而艰深的学术课题中去,并且常有人是沉入到“国学”中去了。  (摘编自刘绪源《漫说趣味》)1.下列关于“功利的写作”和“趣味的写作”的比较,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功利的写作”注重外界的需要,“趣味的写作”注重作者自己内心的释放。B.“功利的写作”时

5、效性能得到很大程度的保证,“趣味的写作”有时保证不了时效性。C.“功利的写作”通常较能引出实际的成果来,“趣味的写作”往往半途而废。D.“功利的写作”往往能使人“尽职”,“趣味的写作”能使人发挥多方面才华。2.下列对“趣味”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趣味并不是一种平静不变的东西,它是活着的,不停地流动的,它的存在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B.趣味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要有一些变化,如果它一直停留在同一个平面上,就会变得“没趣”。C.趣味对人具有引导作用,引导人们关注艰深的事物,凡注重趣味者,他们的目光会日

6、益尖锐和深刻。D.趣味有深浅之分,浅层次的和深层次的会互相转化,最初的兴趣很可能是浅层次的,最终会向深处转化。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功利的写作”常常会限制作家进一步获得成果,因为即使他们的兴趣发生了转移,却又不得不屈从于外界的压力,为“需要”而写作。B.注重“趣味写作”的作者,始终不会去做不感兴趣的事,他们的写作方式随时可有变化,不受外力约束,因而能做出多种多样的成绩来。C.有的作家或诗人,中年后会沉入到某些学术课题中去,是因为这些作家或诗人的目光日益尖锐和深刻,他们所注意的

7、事物也愈益艰深不凡。D.只有“趣味的写作”才可能真正使作家或诗人“尽责”、“尽职”和“尽才”,也才能尽情地展示和发挥作家或诗人多方面的艺术才华。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安童,木华黎四世孙。世祖追录元勋,召入长宿卫,年方十三,位在百僚上。母弘吉剌氏,昭睿皇后之姊。世祖一日见之,问及安童,对曰:“安童虽幼,公辅器也。”世祖曰:“何以知之?”对曰:“每退朝必与老成人语,未尝狎一年少,是以知之。”世祖悦。四年,执阿里不哥党千余,将置之法,安童侍侧,帝语之曰:“朕欲置此属于死地,何如?

8、”对曰:“人各为其主,陛下甫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帝惊曰:“卿年少,何从得老成语,此言正与朕意合。”由是深重之。至元二年秋八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辞曰:“今三方虽定,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2010年海南省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年海南省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为试题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2.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第Ⅰ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1~3小题。“功利的写作”所注重的,是外在的效果,即外界的需要。这当然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写作的时效性,使之大致不落空。并且,外在的效果又能呼应内里的写作心态,刺激起进一步努力的欲望。所以,这种写作是较能引出实际的成果来的。但反过来,它也能限制你进一步获得成果。

2、比如,你是研究明史的,一旦成了明史专家,当你的研究告一段落,或学术兴趣业已转移,你却常常不得不屈从于外界的需要和压力,继续负着你这专家的头衔在老路上走下去。所以,“功利的写作”往往能使人“尽责”或“尽职”,却很难使人“尽才”。相反,“趣味的写作”所注重的是作者自己内心的释放,是自己的兴味和意趣。他不必照顾太多的外在的命令,而只顺从自己内心的命令。这样,他写作就往往是“乘兴而起,败兴而止”,有时不会引人注目,有时又难免半途而废,但他始终不会去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他工作起来总是兴致勃勃的。一旦出了成果,成了哪一门的专家,他的学术方向或写作方式

3、仍随时可有变化,不受外力约束。在这种时候,他反倒能够做出多种多样的成绩来,也能够尽情地发挥他多方面的才华。所以,只有“趣味的写作”才可能是真正使人“尽才”的。趣味并不是一种平静不变的东西,它是活着的,是不停流动的,它在人身上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它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要有变化,不可重复,不可在同一个平面上含糊度日,不然,这趣味很快就会变得“没趣”极了。由于这一规律的指引,所以凡注重趣味者,随着岁月的推移,他们的目光就日益尖锐和深刻,他们所注意的事物也就愈艰深不凡了。其实,人对于音乐、美术、书法等等的兴趣,无不是如此的。

4、最初的兴趣很可能只在浅层次上,只喜欢那些甜腻流俗的作品,但只要这种兴趣长久地存在着,它就必然有所发展,渐渐地,兴趣就会向深处转化,天长日久,很可能就成了一个能欣赏高层次作品的专家。于是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过去有许多叱咤风云的作家或诗人,到中年以后,竟会不约而同地沉入到一些较为遥远而艰深的学术课题中去,并且常有人是沉入到“国学”中去了。  (摘编自刘绪源《漫说趣味》)1.下列关于“功利的写作”和“趣味的写作”的比较,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功利的写作”注重外界的需要,“趣味的写作”注重作者自己内心的释放。B.“功利的写作”时

5、效性能得到很大程度的保证,“趣味的写作”有时保证不了时效性。C.“功利的写作”通常较能引出实际的成果来,“趣味的写作”往往半途而废。D.“功利的写作”往往能使人“尽职”,“趣味的写作”能使人发挥多方面才华。2.下列对“趣味”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趣味并不是一种平静不变的东西,它是活着的,不停地流动的,它的存在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B.趣味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要有一些变化,如果它一直停留在同一个平面上,就会变得“没趣”。C.趣味对人具有引导作用,引导人们关注艰深的事物,凡注重趣味者,他们的目光会日

6、益尖锐和深刻。D.趣味有深浅之分,浅层次的和深层次的会互相转化,最初的兴趣很可能是浅层次的,最终会向深处转化。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功利的写作”常常会限制作家进一步获得成果,因为即使他们的兴趣发生了转移,却又不得不屈从于外界的压力,为“需要”而写作。B.注重“趣味写作”的作者,始终不会去做不感兴趣的事,他们的写作方式随时可有变化,不受外力约束,因而能做出多种多样的成绩来。C.有的作家或诗人,中年后会沉入到某些学术课题中去,是因为这些作家或诗人的目光日益尖锐和深刻,他们所注意的

7、事物也愈益艰深不凡。D.只有“趣味的写作”才可能真正使作家或诗人“尽责”、“尽职”和“尽才”,也才能尽情地展示和发挥作家或诗人多方面的艺术才华。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安童,木华黎四世孙。世祖追录元勋,召入长宿卫,年方十三,位在百僚上。母弘吉剌氏,昭睿皇后之姊。世祖一日见之,问及安童,对曰:“安童虽幼,公辅器也。”世祖曰:“何以知之?”对曰:“每退朝必与老成人语,未尝狎一年少,是以知之。”世祖悦。四年,执阿里不哥党千余,将置之法,安童侍侧,帝语之曰:“朕欲置此属于死地,何如?

8、”对曰:“人各为其主,陛下甫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帝惊曰:“卿年少,何从得老成语,此言正与朕意合。”由是深重之。至元二年秋八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辞曰:“今三方虽定,江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