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033595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改良b-lynch缝线术治疗产后出血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改良B-Lynch缝线术治疗产后出血体会作者:陈卫萍单位:【摘要】探讨剖宫产术时产后出血时B-Lynch缝线术。方法对4例剖宫产术时产后出血患者进行B-Lynch缝线术。结果4例患者均迅速止血,保留子宫。结论改良B-Lynch缝线术治疗剖宫产术时产后出血简单,有效。【关键词】剖宫产产后出血改良B—Lynch缝线术产后出血一直是产科最严重的并发症,目前仍是产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麻醉方法的改进,手术与输血技术的提高及抗生素的应用,剖宫产率已成为所有手术率中提高最快者。但剖宫产术中的大出血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的产
2、后出血,以往在经加强宫缩剂,按摩子宫及宫腔填塞纱条无效后,常采用子宫切除术或子宫动脉栓塞止血。前者使患者失去了生育功能,后者也增加了病人的痛苦。我院自2005年采用改良B—Lynch缝线术救治4例产后出血病人,获得了成功,避免了子宫切除,有显著优点和实用价值,现在经验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4例患者均为足月妊娠,年龄20~35岁,因不同指征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术中出现产后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为迅速止血,保留子宫而进行改良B—Lynch缝线术,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见表1。表14例患者的临床
3、资料1.2方法准备两根1号可吸收线,先从子宫切口右侧上缘的宫腔内进针,前壁出针(进针部位距子宫侧缘3cm,切口上缘2cm),由前壁切口上缘向宫底方向垂直褥式缝合3~4针(针距1cm,间距3~4cm,达浅肌层,将缝线固定于子宫浆肌层),缝线由宫底垂直绕向后壁,缝线位置距宫角3cm;由后壁宫底向宫颈方向垂直褥式缝合3~4针(方法同前壁缝法);与前壁进针相对应部位的后壁进针,宫腔内出针。取第2根缝线,同样缝合左侧相应部位。此时,子宫表面从前壁至后壁可见两条固定于子宫浆肌层的可吸收线,位于子宫体的两侧。在助手的加压下,同时收紧两根缝线,
4、检查无出血,分别拉紧打结(宫缩乏力者可见子宫体部两侧有2条较深的凹陷)。2讨论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是产科医生在手术时随时可能遇到的,其处理一直被视为棘手的问题。保守治疗中纱布填塞的缺点是感染及再次出血,盆腔动脉的结扎如结扎子宫动脉上升支法,结扎骨盆漏斗韧带血管法,结扎骼内动脉法能降低盆腔动脉压,减少盆腔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可有效控制产后出血,然而,此种手术的创伤较大,技术要求高,另外增大的子宫影响了手术的操作,使难度增加,并有损伤输尿管之虞,而切除子宫造成产妇生理、心理的创伤,蔡斐茜研究表明子宫切除后,子宫切除术保留的卵巢易发生功能早
5、衰[1],发现子宫切除组卵巢功能衰竭的年龄显著低于自然绝经组,且术后年限越长,卵巢功能早衰的发生率越高,其原因可能是子宫切除了来自子宫动静脉的卵巢支,使卵巢血供减少,引起卵泡发育障碍,激素减少或失调。左常婷[2]研究显示子宫切除术切断了卵巢固有韧带,阻断了子宫动脉上行支对卵巢的血供,卵巢血供减少至少1/2,而子宫不单纯是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还是一个功能复杂的内分泌器官,它可以分泌多种激素细胞因子和酶等,参与许多生殖生理变化,因此,对于生育年龄的妇女设法保留子宫尤为重要。B-lynch缝合术是英国MiltonKeynes医院
6、于1993年首次报道[3-4]的一种新的外科手术控制产后出血的缝线方法,它的止血机制:使子宫呈纵向压缩态势,交织于肌纤维间的子宫壁间的血管被有效挤压,血窦被动关闭,出血迅速停止,能用于剖宫产或阴道分娩时产后出血,安全易掌握,尤其适用于剖宫产术中药物无效的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可避免切除子宫,保留生育能力,是近年来使用的一种处理产后出血的新式缝线法。本组四例均发生于剖宫产术中,经按摩,热盐水纱布擦拭宫腔并压迫,缩宫素宫体及静脉注射,口服米索前列醇等处理后仍无效的情况下用改良的B-lynch缝线术缝扎子宫获得成功。改良B-lynch缝
7、线术操作与其他保守性手术相比更简单,止血迅速可靠,及时施行可减少失血,而且安全易行,无需特殊器械和手术技巧,成功率高,未发现术后并发症,尤其适用于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及其他原因所致的子宫弥漫性出血,是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首选而且有效的外科出血方法。【参考文献】[1]蔡斐茜.绝经前子宫切除对妇女健康的影响.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1,7:29[2]左常婷.子宫肌瘤手术治疗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0,16(4):183-185[3]WaxJR,ChawnellJC,NanderslootJA,Packingofthe
8、loweruterinesegnentnewapproachtoanoldtechnique[J]IntJGynecolObstet,1993,44:197-198[4]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01-802申明:本论文版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