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翻译选材动机研究

胡适翻译选材动机研究

ID:15014411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31

胡适翻译选材动机研究_第1页
胡适翻译选材动机研究_第2页
胡适翻译选材动机研究_第3页
胡适翻译选材动机研究_第4页
胡适翻译选材动机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胡适翻译选材动机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胡适翻译选材动机研究  摘要:胡适对于翻译西方文学作品较为严谨,他选择短篇小说作为翻译素材的倾向性,即翻译选材动机,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从动机三要素分析,胡适译介外国短篇小说有着复杂的个人及社会原因,即内在起因和外在诱因,而正是在他有意识地自我调节下,内外相融,有机结合,共同构成其翻译选材动机。  关键词:胡适;翻译;短篇小说;选材动机;译者主体性  一、引言  胡适因首倡文学革命而“暴得大名”,他“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实验主义哲学曾在我国风靡一时,影响至深,不仅在学术思想上屡创巅峰,而且在翻译领域也硕果累累,其白话文创作也是从翻译活动中开始

2、的。作为一代翻译大家,胡适挑选素材颇为挑剔,在1917年至1940年间,面多诸多西方文学作品,他仅审慎翻译了12篇短篇小说及一些诗作等。  究竟在什么动力下,出于什么原因,即其翻译选材动机是什么,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动机三要素包括内在起因,外在诱因及中介的调节作用。人类行为的社会动机,必须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的个体会呈现不同的动机。胡适之所以偏重于翻译短篇小说也有其独特的动机。  二、内在起因:择己所倾  内在起因,即个体的内在要求,包括在潜能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而形成的需要以及由需要引起并推动个体从事满足这些需要的行动的驱

3、动力。需要是动机发生的关键性一步,翻译活动源于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译者由于个性及经历而形成的偏好对翻译选材影响很大,“……他所生活的环境,文化传统,历史积淀……形成了他的知识结构,审美倾向,意识形态”。  胡适早年便喜爱翻译,1911年留学美国,接触了大量西洋文学和他国语言文化。1914年6月初《赖斯雷氏插图杂志》刊登了胡适的照片,标题为“中国学生的英文胜过所有以英文为母语的学生”,使他受到万人瞩目,不仅增强了胡适翻译的信心,也充分说明了他深厚的英语功底。对外国文学的沉醉和对外国文学家的仰慕是胡适热衷于向国内读者介绍西方文学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4、而矛盾的个性,不羁的心态以及留美期间思想的转变,胡适在翻译选材方面更偏重于写实的,能传递某种人生哲理,达到说教目的的作品。  他从私塾走出,到就读中国公学、接受新式教育,再到远渡重洋、亲临美国文化,身上传统教育的影子一点点地被剥离,只是并非那样彻底。“从传统里走过来的人,身上都背负着太重的担子。与传统割裂是苦痛的。无论他们朝前迈一小步,还是一大步,是果决,还是犹豫,他们都有太多的言不由衷。”既是苦痛,既是言不由衷,他在生活中到底是难以释怀的,只有寄情于文字,故而胡适所翻译的作品多半诉说着某种情殇,缓缓道出令人回味深长的人生哲理,隐藏着浅浅的悲情

5、,他希望能借此宣泄,借此同旁人聊以他实不平淡的人生感悟。胡适翻译文集所收录的短篇小说几乎都具备这种特点。  《两个朋友》记叙了在普法战争爆发后,两个朋友去战前他们经常垂钓的小湖边,重新回味钓鱼的快乐,不料却落入德军手中。然而无论德军采用什么办法,他们二人都不为所动,双双饮弹而亡,壮烈牺牲。这是一段再普通不过的生活故事,两个再平凡不过的人物,却强烈地震撼了读者的心灵,宣扬了一种崇高无比的爱国主义精神。《梅吕哀》是一种宫廷舞蹈,在皇族统治时期十分盛行,然而随着帝国的瓦解,它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表面上,这只是一种舞蹈的兴衰史,其实象征着帝国统治时期所

6、赋予整个社会的特质在其灭亡之时必定要被新的事物所替代。《杀父母的儿子》讲述的是曾被父母抛弃的乔治路易杀害父母的悲剧。乔治的父母都来自上流社会,有家有室,却偷偷相爱,生下一个儿子,他们害怕丑事暴露而名誉尽毁,便悄悄将孩子送给别人抚养。由于被父母抛弃,生活在底层社会,乔治虽天资聪颖,但只是一个小小的木匠。当乔治得知自己的身世,而此时父母却顾及名誉地位仍然不肯相认,争执中,他亲手杀害了自己的亲生父母。文章的结尾处说道:“如果我们自己做陪审官,这件杀父母的案子究竟应该怎么办呢?”,散发出一种浓浓的无奈和淡淡的忧伤,同时也暗含了一种对中国封建社会愚孝精神

7、的冲击。这三篇文章短小精悍,没有任何煽情,没有任何虚伪,自然细腻地透过故事,触碰一些常常被人遗忘的角落,使人警醒。  胡适的经历及其性格对他的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进而使其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接受和译介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偏好。在这种兴趣的鼓舞下,胡适注重选择那些富于哲理性,感同身受的作品,这样,通过文本可以更为接近原作者,相互融合,达到一种精神层面的沟通与交流,有助于更为准确深刻地把握和理解原作,进一步驱动译者择心之所倾,译心之所向,因此,译者主体的内在要求对翻译选材有着较强的决定性作用。  三、外在诱因:应世所需  狭义的翻译是个人行

8、为,而广义的翻译是社会活动。特殊的社会现状和时代背景必然对译者提出不同的要求,而译者是接受还是拒绝这些要求必然体现在他的翻译活动,尤其是翻译选材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