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005982
大小:3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31
《浅谈日本的集团性社会文化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日本的集团性社会文化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个人 集团 场所型社会 序列意识 等级制纵向社会 论文摘要: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对于日本来说,集团性是其社会文化的核心。在讲求资历的日本场所型集团社会中,序列意识构成是日本纵向社会的基础。在序列意识的基础上,日本形成了以武士道的“忠义”和儒家思想的“和为贵”为核心,以“忠孝恭顺”为宗旨,成员服从集团,下级服从上级的集团性文化。 广义上讲,“集团”亦即群体,人类自其产生之初,为与大自然斗争以求生存已自动组成群体。群体意味着众多单个人凝聚、团结、协调、合作,使分散力
2、量得以组合壮大,以达生存及发展种群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人类社会其本质皆是集团社会。笔者认为,目前,对日本集团性社会的认识一般有两点不足:一、常说日本社会是东方集团社会的代表。但是,笔者认为单说日本是集团社会并没有讲出特点,关键是怎样的集团社会。二、很多人把集团性概括为团队精神,有文章将日本的大学、企业举办活动时显出的井井有条,配合默契,协调周密看作是日本集团意识的体现,这样的解释不免有些简单。就第一个问题,日本是怎样的集团社会,目前对日本文化的研究中,很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就是中根千枝的“纵式社会”理论。本文想以纵式社
3、会理论框架中的两个重要支柱——场所型社会和序列意识为切入点,谈一下日本的纵向等级制的集团社会结构。就第二个问题,日本集团性社会核心内涵,笔者想从第一个问题的结论——纵向社会的角度,来分析日本的“集团性”文化。一方面是在序列意识基础上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是由于场所型社会集团的构成原理,而产生的集团“内”“外”观念。www.11665.coM最终得出,集团性文化的核心思想是武士道中的“忠义”和儒家思想中的“和为贵”。 一、日本集团社会的构成原理 资格型社会集团与场所型社会集团:如果把由个人组成的社会集团的构成原理加以极端
4、的抽象,可以假设两个不同的即关于“资格”和“场所”的原理。 “场所”和“资格”都是指一个人的社会属性。“资格”的含义类似于“类型”,可以是天生就有的,也可以是后天获得的。比如姓氏、性别这类的属性;也比如学历,职位等后天形成的。相反,“场所”对人的属性的划分和“资格”不同,以一定的范围划界而构成的集团称为“场所型”。…例如,北京大学的学生;日立公司的职员,这样的称呼就是按照“场所”的标准划分属性。 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属性作为基准而构成的集团称为“资格型”,例如特定的职业集团、特定的父系血缘集团、某个种姓集团等等。而把不
5、同资格的异同,仅以某一地域、所属单位,即以一定的范围划界而构成的集团称为“场所型”,例如某村的成员等。 任何社会中的个人,都从属于由资格和场所构成的社会集团或社会阶层。由完全一样的资格和场所构成的社会集团是十分鲜见的;一般都是两者交错构成两个不同的集团。在有的社会中,“资格型”集团的作用大于“场所型”集团;而在另一些社会中,“场所型”集团的作用则大于“资格型”;甚至在有的社会中,两种类型的集团平分秋色。 日本场所型的社会集团:日本社会集团是以强调“场所”为特点的,日本人更注重一个人的“场所”属性。例如,日本人在向别人
6、介绍自己的社会地位时,更喜欢突出场所而不是资格。他们往往不提自己的具体职业,而只是向外人介绍说我在某某公司工作。同时,别人最想了解的也首先是工作单位,其次才关心你所作的具体事务。因此,对日本人来说,场所,即某公司或大学这类框框,在集团构成和集团意识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个人的资格问题则是第二位的。这反映出在日本人的心里,个人所属的工作单位、集团比他的职业更能体现他的身份和名声。 在日本人的意识当中,并不认为“公司”是与个人缔结了一定的契约关系的企业体——即存在于自身之外的客体,而是与自我连成一体的“我们的”公司。他们有时
7、甚至把公司视为自己的生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由此产生出日本大众对公司归属的认识,不是股份制,而是员工所有制。在这种朴素认识面前,任何新思想也无能为力.这表现了日本文化的特殊性,充分反映了“场所”比“资格”更关键。 场所型社会集团的认同意识:要想进一步强化场所的界限和集团的机能时;就必须引导集团中的成员,使他们都有一种“一体化”的感觉;并且建立一种内部组织,把集团里的各人互相联系起来,以达到巩固这个集团的目的。 为了使不同资格的人认识到彼此是同一个集团中的成员,对外可以强调“我们”这一集团意识,培养同其他集团互相竞争
8、的观念;对内,力争形成一个感情上的纽带,强化他们作为同一组织中成员的意识。 由于集团的影响力渗透到其成员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法中,在此情况下,究竟哪些事务属于社会生活范围.哪些属于私人生活范围,就很难区分了。而大部分的日本人,在这种彻底的集团意识中,感到的不是惶恐,而是更多的安心。 二、日本集团性社会的内在构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