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002949
大小:87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31
《5)矿(化)体地质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矿床地质特征南漳县狮子岩铝土矿区猴子岩矿段位于扬子陆块区(Ⅱ)一级构造单元,上扬子古陆块(Ⅱ2)二级构造单元,上扬子陆块褶皱带(Ⅱ2-2)三级构造单元,神农架-荆门台坪褶皱带(Ⅱ2-2-1)四级构造单元。矿区所在区域处于扬子陆块区北缘,太古代以来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塑造与改造,其形成和演化记录了扬子地块的演化历史。在地史发展过程中,测区经历了多旋回多阶段的发展,尤其是黄陵结晶基底前寒武纪变质杂岩的时序演化,完整地记录了太古代陆核的形成、元古代从裂解到碰撞造山的全过程,是重建Rodinia超级古陆演化历史的重要见证。中生代以来的沉
2、积和变形事件,则保留了印支—燕山时期的碰撞造山运动的痕迹。印支运动后,随着断堑、断隆形成,全区成为滨太平洋构造域的组成部分。晚石炭世早期的海侵开始,转变为浅海台地相环境。晚石炭世晚期,地壳再次抬升,并露出地表。在其古风化壳上,迎来早二叠世的海侵,在滨海沼泽-泻湖盆地中沉积形成了铝土矿。至中二叠世,海侵大规模扩大,转变为浅海陆棚—台地—浅海盆地环境。1、含矿岩系特征南漳县狮子岩铝土矿区猴子岩矿段内出露的铝土矿含矿为早二叠纪梁山组(P1l),含矿岩系底板地层主要有中志留纪纱帽组(S2sh),顶板地层为中二叠纪栖霞组(P2q)。含矿岩
3、系地层特征述如下:早二叠纪梁山组(P1l)梁山组为矿床内砂岩、页岩组合的含矿岩系。下部为石英质砂岩,上部为粘土质岩石夹铝土矿、赤铝土矿层。45线剖面以东铁质含量增高,以致出现多层铝土矿。该组平行整合于纱帽组之上,自下而上划分为五个岩性层,描述如下:第一岩性层(P1l1):分布于矿床南部,岩性为石英岩,41线剖面以东含磁铁矿,变为含铁石英岩,系石英砂岩变质而来。厚4~8m,最大厚度13m。本层稳定,出露明显,为一标志层。第二岩性层(P1l2):分布于矿床南部,岩性为粉砂岩、石英砂岩。41线剖面以东,在上部多为石英砂岩中断续分布一层
4、赤铁矿。厚1~13m,一般1~5m。第三岩性层(P1l3):分布于矿床南部,岩性为鲕绿泥石岩、水云母页岩夹鲕状赤铁矿。本岩性段一般自下而上为赤铁矿鲕绿泥石岩、鲕绿泥石赤铁矿、含铁水云母页岩、赤铁矿鲕绿泥石页岩、或高岭石质水云母页岩、铝土矿质水云母页岩。在矿层取样中常有铝土岩、铝铁岩等名称,这是根据Fe203和Al203的含量来划分的。Al203含量不低于40%,Fe203含量很低,为铝土岩;Al203、Fe203含量相近为铝铁岩;Fe203含量大于35%,则为含铝赤铁矿。本岩性层岩性变化较大,但铁质含量高。厚度0.5~4.31m
5、,一般1~2m。第四岩性层(P1l4):分布于矿床南部,见矿体特征部分矿层描述。第五岩性层(P1l5):分布于矿床西南部,岩性为炭质粘土岩,在其顶部往往含有黄铁矿团块。本层极不稳定,厚度0~0.94m,一般0.2m。含矿岩系底板地层——中志留纪纱帽组(S2sh)自下而上划分为五个岩性段,描述如下:第一段(S2sh1):分布于矿床北部,岩性为水云母页岩,局部夹粉砂岩、砾岩透镜体或石英脉,风化后呈碎薄片状。厚度>475m。第二段(S2sh2):分布于矿床北部,为矿段内出露面积最大地层单元,岩性为砂质页岩、粉砂岩、页岩夹石英砂岩。粉砂
6、岩中含有水云母页岩薄层,且往往与水云母页岩呈过渡关系,石英砂岩由于动力变质作用,已向石英岩过渡。厚度90~120m。第三段(S2sh3):分布于矿床中部,岩性为石英砂岩,由于动力变质作用,已向石英岩过渡。岩石中次生石英脉发育,脉宽2~5cm,最宽10cm以上。厚度4~16m,一般5~10m。第四段(S2sh4):分布于矿床中部,亦为出露面积较大的地层单元,岩性为粉砂质水云母页岩夹页岩,风化后呈土黄色薄片。厚度40~50m,第五段(S2sh5):分布于矿段中部,岩性为含铁粉砂质页岩、泥质粉砂岩,上部有一层厚1m左右黄灰色粉砂质页岩
7、。厚度5~9m,45线剖面处只1m多。本岩性段层位稳定,易于辨别,为矿段的标志层。含矿岩系顶板地层——中二叠纪栖霞组(P2q)本组岩性为石灰岩,划分为二个岩性段,描述如下:下段(P2q1):分布于矿床南部,岩性为生物灰岩,岩石中以含大量生物碎屑为特征,并含较多的炭质,风化后岩石略带紫色、棕色锈斑。厚度13m左右。上段(P2q2):分布于矿床南部,岩性为灰岩,几乎全部由方解石组成,岩石中有细粒方解石组成的脉穿插。厚度60m左右。(4)第四系(Q)位于矿床南部,另星出露,岩性为暗黄色亚粘土、亚砂、土及杂碎石块,厚度不详。2、矿区构造
8、特征矿区构造以紧密褶皱为主,伴随的断裂居次要地位,均属为成矿后的变形构造。(1)褶皱矿床位于苦水坪倒转向斜北东翼,呈倒转单斜层,地层倾向北东倾斜,向南西倒转。41线以西,地层走向125~305°,倾向北东,倾角48~64°;41线以东,地层走向140~32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