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001809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31
《试论处理群体性事件及缠访案件对策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处理群体性事件及缠访案件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目前,我区正迈进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格局不断整合拓展,各种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显现,社会潜在不稳定因素复杂多变,群体性事件处于高发态势。通过总揽分析我区群体性事件和缠访案件的类型、特点、危害,总结经验对策,推动我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论文关键词群体性事件缠访纠纷社会稳定司法 一、主要类型 (一)我区群体性事件类型 一是农村征地纠纷。近几年,群众针对土地问题和农村基层组织经济问题的集体上访较多,有的甚至出动全村上访。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政策、法规不够理解,基层干部工作方法不当,有的是村组织财务不够公开,有的是基
2、层干部、村委确有经济问题。二是村务公开问题。随着社会法制进程的推进,全民法制宣传的开展,农民的维权意识也增强,农民对于农村基层组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村务不公开、不透明引发的群众农民信访案件常有发生。三是社会团体介入。如7月,家住番禺区广州碧桂园的7岁香港籍女童邢某某因长期被继母关在阳台,不堪饥饿,跳楼外出觅食,引起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事件中,广州碧桂园关爱儿童中心的3名理事于7月19日带领大批记者前来就该事件提交举报材料,要求将女童的生父、继母绳之于法。 (二)我区缠访案件主要类型 一是感情纠纷类。2012至今我院共受理婚恋引发的涉检信访案件共6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
3、100%(去年1—7月共受理3件),光是7月份我院控申科接待3宗案件的被害人,均要求严肃处理该案的嫌疑人(被告人)一方。经了解,上述案件均是夫妻、情侣因琐事引发的刑事案件。在信访过程中,被害人一方往往情绪激动,要求从严处理嫌疑人的态度坚决,丝毫没有顾及夫妻或情侣的感情,足见信访人对嫌疑人的憎恨之情。如信访人徐某因琐事与男友争吵时被男友打断手骨,在其男友案件移送本院办理时即书面要求严惩嫌疑人;曾某信访案中,曾某与其夫江某已因感情破裂分居,其夫江某因小事与曾某发生争执,并伤及曾某母亲,后法院对该案进行了审判,曾某不服法院一审判决,认为该案事实不清,量刑畸轻,代被害人要求抗诉,强
4、烈要求从严处理江某;简某信访案中,简某与其前夫彭某因建房问题发生争执,彭某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以致于在简某发生交通事故期间未能尽照顾义务,二人离婚后,简某当即以遗弃罪先后向法院、公安机关提出自诉和控告,随后亦多次来院要求监督。纵观上述3宗案件,不难看出共同之处。该类案件均是因婚恋引发,而双方当事人感情确已破裂,被害人一方均是女性,其中大多数案件为冲动型犯罪,行为人是在激烈争吵下,情绪异常激动做出伤害行为。3 二是经济纠纷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经济纠纷不断涌现,其中最为突出的为合同类案件的经济纠纷,由此引发的信访人不服本院不予批捕嫌疑人案件大幅增加,并有缠访的趋势。 二
5、、特点 1.参与人数多。一旦遭遇群体性事件,参与的人员就不是一个、两个,而是牵涉人员众多,且涉及面广,特别是一些住宅小区、农村出现群体性事件之后,往往是小区的所有住户、整个村寨的人都参与,少则几十人,多则成百上千人,把现场围得水泄不通,让执行人员无从下手。 2.诱因复杂。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很多,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的是以不满政府决定挑起事端,有的是出于宗族观念、有的是出于共同利益等。总的来说,事件开始是个体之间的矛盾,而后因朋友、亲戚、宗族等特殊关系便纠集在一起,在某些为首人员的起哄、闹事下,事态迅速扩大成为群体性事件。 3.目的明确。掀起群体性事件的个别人员
6、是别有用心的,他们目的明确。例如有的农村的少数村民法律意识淡薄,宗族观念和封建思想严重,侠义豪情和盲目性强,导致解决问题的方式简单、粗暴,甚至认为大家在一起“闹一闹”,给有关职能部门的执行设置一点障碍,就可以不履行政府的决定或者是法院的裁判,把一些简单的行政行为或民事经济纠纷变为群体性事件。一些当事人的亲友在有关职能部门依法行政时,有的会出来围观,他们不相信法律,借口行政部门执法不公、执法粗暴、程序违法等理由纠集自己的亲友阻碍执法,公然抗拒、群体闹事。 4.突发性强。群体性事件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具有明显的突发性的特点,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农村,宗族观念和封建习俗
7、根深蒂固,认定事情只认死理,他们面对自己的利益被侵害,看见亲戚、同乡受到伤害时,心中便产生保护之意,在这种思想的作祟下,极易引起矛盾激化,发生突发事件,人为地增加了执行的难度。 5.参与人员盲从。群体性事件的闹事整体是由共同利益和特殊关系而联接在一起的人数众多的准集体,它虽然有一定的组织性,有闹事的“带头人”,且这些人对整个事件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参与群体性事件的人员除了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人外,其他多数参与者处于盲目的跟从性,有的是打抱不平的、有的是助威的、有的是好事者,或者是受宗族势力的影响,不参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