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课程标准

离散数学课程标准

ID:14991144

大小:145.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31

离散数学课程标准_第1页
离散数学课程标准_第2页
离散数学课程标准_第3页
离散数学课程标准_第4页
离散数学课程标准_第5页
资源描述:

《离散数学课程标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离散数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COMP2121】适用专业:软件技术(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中外合作办学)编制单位:《离散数学》课程标准课程编码 [COMP2121]10课程承担单位[]制定人[]制定日期[2010.11.29]审核人[]审核日期[2010.11.30]批准人[]批准日期[2010.12.01]一、适用对象高中后三年制学生。二、适用专业软件技术(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软件技术(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2、、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中外合作办学)等专业的职业素质课程。本课程是依据软件技术(中加合作办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加合作办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加合作办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第一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高中数学》,后续课程包括本专业的许多专业课程。四、课程目标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10使学生对后续课程具备必需的理论知识,并且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地认识世界,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以后的学习和工

3、作打下必要坚实的基础。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集合论、数理逻辑、图论和代数系统等相关知识,了解本课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本课程与专业课的联系。2、技能目标能帮助学生理解专业课程中很多概念及算法,会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对实际问题的求解能力。3、素质养成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离散建模能力,自我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五、参考学时:60学分4 六、设计思路《离散数学》课程的建设和开发是以高职教育的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后继课程服务的一门职业素质课

4、。理论教学内容是根据以能力为本位,面向学生的职业生涯为培养理念的原则,按照学校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模块,内容包括集合论、数理逻辑、图论、代数系统共四个部分。通过本课程学习,将使学生能够较系统地掌握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常用的运算方法,为学习后继课程打下较坚实的数学基础;实践教学内容是以专业需要为支撑,在《离散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将专业课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相关案例融入到整个理论教学体系,讲解时注重思想方法和计算机应用,并随着新知识的出现不断将新问题揉合进来,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和实用性,并特别注重与专业课的联系,努力使数学学习和专业课学习相结合

5、,更好地促进相关专业课的学习。10七、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1.课时分配表序号单 元 内 容学时分配备注1集合论182数理逻辑183图论164代数系统8 总学时602.单元设计单元1集合论学时理论18实践一体化学习目标:理解集合、关系、等价关系、偏序关系等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笛卡尔积;熟练掌握二元关系的性质及运算。◆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子集、空集、全集、集合相等等基本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文氏图;掌握集合的交、并、差、补等运算;掌握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De Morgan律等运算律;掌握证明集合等式的方法;掌握集合的笛卡尔积;◆理解关系的定义,

6、熟练掌握二元关系的关系阵与关系图及其求法;理解二元关系的基本性质:自反关系、对称关系、传递关系,反自反关系、反对称关系、非自反关系、非对称关系和非传递关系(概念与判定);掌握关系的运算:复合关系与逆关系(概念与求法);掌握关系的闭包(概念与求法);掌握等价关系(判定与证明、等价类的求法);理解偏序关系,偏序集,哈斯图,最大元,最小元,极大元,极小元等概念;◆了解关系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法●集合的概念及基本运算●文氏图及笛卡尔积讲授法、启发讨论法。10★关系的表示。(重点)★关系的性质。(难点)★关系的运算、关系的闭包。(难点)★等价关系。

7、(重点)●偏序关系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教学及参考资料《离散数学基础》练习与习题建议每两学时布置4~10题作业每章布置综合练习考核与评价方式说明权重分配卷面笔试30%单元2数理逻辑学时理论18实践一体化学习目标:理解命题、联结词、命题公式、谓词等概念;掌握命题公式真值表的建立;会求命题公式的析取范式、合取范式;会求谓词公式的前束范式。◆理解命题、联结词(真值表);理解命题公式、掌握命题公式真值表的建立、命题的符号化;◆掌握逻辑等价与等价置换;理解永真式、永假式、对偶式与对偶原理;◆理解公式的析取范式、合取范式、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熟练掌握公式的析取范式、合取

8、范式、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的求法;◆理解谓词的概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