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977279
大小:3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31
《会计造假行为的法律治理与制度规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会计造假行为的法律治理与制度规范 摘要:在目前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及体制背景下,会计造假的低廉成本与高额收益导致了会计造假动因到行为的转换。本文在此基点上,就如何加大取得会计造假风险收益的难度,缩小风险收益的空间,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的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从法律、制度角度,在三个问题上提出了改进意见。 关键词:会计造假;风险收益成本;法律制度;对策 会计行为受制于会计行为目标,它对会计行为具有内在的规定性。同时,环境因素又制约会计具体行为的选择和运行。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市场运行机制、经济政策、法律制度是构成
2、会计行为的重要环境因素,当环境因素变化时,会计行为以特有的运行方式去实现会计行为目标,我国会计造假行为的泛滥就是在我国特定环境下的一种会计行为的选择。由于目前我国《会计法》等相关法律、制度经济责任安排的某些缺陷形成了会计造假低廉的成本,同时,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不完善又给会计造假者提供了高额收益,从而导致会计造假动因到造假行为的转移,这是会计造假行为屡禁不止的根源。在此背景下,会计造假行为反倒是企业行为的“理性”选择。 会计造假行为是造假主体为达到造假目的而违反国家会计法律、制度所实施的制造、提供虚假会计
3、信息的行为。企业会计行为的最终目标无论是利润最大化,还是股东财富最大化,都对会计行为的经济性提出本质要求。因而,会计造假行为的选择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利益问题。会计造假行为的实际收益和成本具有不确定性,其风险收益除了会计造假成功所带来的收益本身以外,还受造假成功概率的影响;同样,风险成本除了造假过程及结果可能失败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本身外,还受被查处概率的影响。因此,会计造假行为的选择与否,如何选择,实质上是一种风险决策。一般来讲,选择造假的基本前提是这种造假的风险收益大于其风险成本。从现实情况分析:1.会计造假收益
4、很高,而会计造假成本过低,既使是在高查处率下,其造假的风险收益仍然高于风险成本。由于我国目前的市场机制和制度还不完善,通过会计信息调节经济利益的空间相当大,会计造假能带来巨额的资金流入或减少巨额的资金流出。从直接成本角度讲,我国尚未真正建立因会计造假而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制度。况且,目前我国《会计法》中对违反会计法规的最高经济处罚是10万元,对具体责任人的最高处罚是5万元。这个数字与预期的违法收益相去甚远;2.查处的概率不高,既使造假收益接近造假成本,甚至低于造假成本,但在一个查处低概率的管制环境下,造假者仍会有
5、持无恐进行博弈。长期以来,由于政府监管不力和地方保护主义盛行等方面的原因,许多被发现的问题,最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种相对会计造假成本而言的造假高收益和低查处率形成了不造假者极高的机会成本。而机会成本是左右企业行为选择的重要砝码。5 要从根本上治理会计造假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必须抓住利益驱动这个本质问题。一方面,加大取得风险收益的难度,缩小风险收益的空间;另一方面,要大幅度提高造假的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这必须依赖于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下面从三个方面提出改进意见。 一、完善《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
6、规,加快民事赔偿制度的建设,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成本 我国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第一次明确了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的会计责任主体。然而,在《会计法》具体法律责任的安排上,明显存在不协调的问题,如《会计法》只有第四十五条“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资料,或者隐匿、销毁应当保存的会计资料”(1)明显要负直接的法律责任。其它条款的责任人并不特指单位负责人,可以是直接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人员,显然单位负责人的具体法律责任没有全面落实。在经济处罚上,对违反《会计法》有关规定,对个人处以30
7、00元至50000元的罚款。目前的情况是会计造假行为一般都是企业行为,会计人员由于企业利益机制的安排,一般也不可能违背企业的意志,进行会计造假。因此,个人受罚,其损失不可能全部由自己掏腰包,即使有的经营者造假是个人行为,其受罚的直接成本与预期收益仍然不相匹配。对企业的经济处罚,《会计法》规定最多是10万元,这10万元对预期收入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造假者来说是微不足道的。现行《会计法》法律责任中的经济处罚的力度及民事责任的缺失对造假企业及经营者无法起到威慑作用。 现行《会计法》的完善应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8、:一是扩大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的责任范围,凡是企业有会计造假行为,不仅有关直接责任人员、直接主管人员要受处罚,企业要受处罚,而且企业负责人也必须同时受处罚;二是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大幅度提高对会计造假企业、经营者及会计人员经济处罚的金额,处罚必须有切肤之痛。我认为处罚金额应与造假收益挂钩,除了规定处罚金额的低限外,应设置按造假预期收益的一定比例处罚的条款;三是增设民事责任有关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