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961024
大小:6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31
《对我县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情况的调查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我县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情况的调查思考对我县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情况的调查思考为切实发挥职业教育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的推进作用,缓解****企业用工短缺矛盾,根据县领导指示精神,县政府办和经贸委联合组成调研组于10月14日和15日,赴县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中、二职中和技工学校就职业培训、就业趋向、用人短缺等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的情况汇报如下:一、职业教育概况我县目前拥有职业教育培训机构44家,其中公办职业学校3所,乡镇成人学校15所,社会力量办的技能培训机构26家,现有教
2、职员工498人,在校学员6467人。经过多年的探索、积累、发展,全县具有初、中、高级职业技术教育、学历教育、短期培训教育、岗前职业教育、在职继续教育和下岗再就业培训班等多种职业教育载体,已初步形成以县培训机构为骨干、乡镇成人教育为依托、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的培训模式。其中县职教中心、二职中、技工学校是以全日制为主的职业教育核心培训机构。****县职教中心是在20**年由原县职中、电大和8所行业职校合并而成,集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为一体,拥有服装加工、电子、电工、机械、烹饪、市场营销、化工等10
3、多个专业,现有教师近300人,在校学员3867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在读学生3100多人,高等职业教育在读学生72人,开办教育专科9个班524人,本科6个班243人。由于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近两年招生形势很好,中职班20**年招收1100多人,20**年招收1869人,增幅达到56,位居全市之首。毕业生就业形势也较好,从20**年起,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就超过96,其中对口单招占50以上,县第8页外就业40,县内就业6。****第二职业中学,是1992年创办的以农字头为主专业的职业学校,现有在校生**
4、5人,开设了现代农业、计算机应用、化工、电子技术应用、消防警卫、焊接工艺、服装制作、旅游管理等8个专业,20**-20**年,共为社会输送1316名毕业生,其中有688名学生被高校录取,其余毕业生中的95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县技工学校,是面向农村初、高中毕业生的三年全日制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现有机械、计算机、电子技术应用、服装加工、建筑、化工、财会等专业。20**-20**年共有821名毕业生,其中有89人在县内就业,占总数的11。他们主要分布在森达、同一、金龙马、环宇、特达、农工商和世纪联
5、华,从事的都是相对轻松的管理工作。综上所述,近三年来,这三所职校的毕业生30通过对口高考升入高一级学校,60到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留在本县就业的学生很少,即使留下来的,也大都处在管理岗位,一线工人少之又少。二、原因分析据调查,全县企业缺岗达15000人左右,虽然县里组织了大规模的赴安徽、湖北等地招工活动,但招回的工人大部分已流失。截至目前,定报企业仍缺5000多人,其中制鞋业缺500人,纺织企业缺900人,服装行业缺800人,玻璃制品业缺200人,机械加工企业缺150人,服务业缺800人,新上
6、项目缺20**人。面对如此紧迫的县内用工需求形势,职校的毕业生90却流向县外,究其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因素。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职校生毕业后,家庭并不急于让孩子承担养家的重担,而是希望让孩子第8页到外面闯一闯,学生也希望到经济发达地区去见见世面,锻炼自己,主观上不愿留在县内就业。而职教资源是我县最早推向市场的教育资源,为了提高学校的声誉,维护学校利益,学校必须用较高的就业率和就业回报来争抢生源,以“出口”带动“进口”,因此学校也倾向于把学生送往工资高、环境好的经济发
7、达地区就业。2、县内外就业待遇不接轨。从县内外横比看,学生在县内外就业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劳动保障等方面存在的较大差异,使学生不愿留在县内就业。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一般的职校毕业生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包括基本工资、加班费及其他福利待遇在内每月可以挣到1200元左右,而在我们县内好的企业也就拿到800元左右,差的企业甚至不足300元。而且有些企业主认识不到职工是企业的财富,无视3劳动法规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导致学生对留在县内就业丧失信心,主要表现在:一是劳动合同法规执行难到位。部分企业工资标准过低,随意
8、增加企业职工劳动强度,延长工作时间,有的企业职工一天工作10小时以上,常年没有星期假日,但都不按照《劳动法》规定发放加班工资。有的企业虽然与职工订立了劳动合同,但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合同的应有作用。企业经营缺乏诚信,随意拖欠和克扣工人工资。二是社会保障相对滞后。一些企业不注重工人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吃饭、住宿条件差,安全保护不到位,灰尘污染超标准,毒害工种无津贴。没有依法为职工解决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等保障问题,有的企业劳动社会保障基本处于一片空白。三是“人性化”管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