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高二文化生活期末主观题训练

6月2高二文化生活期末主观题训练

ID:14951406

大小:3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31

6月2高二文化生活期末主观题训练_第1页
6月2高二文化生活期末主观题训练_第2页
6月2高二文化生活期末主观题训练_第3页
6月2高二文化生活期末主观题训练_第4页
资源描述:

《6月2高二文化生活期末主观题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二文化生活期末主观题训练1、在广州亚运会吉祥物和会徽的设计上引发了国内的争论,这种争论反映了时代对传统文化发展的再认识。如今我们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对待传统文化应当抱三种态度,即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前瞻的态度。说明材料中对待传统文化的“三个态度”的内涵。(10分)2、由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主办的“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表彰晚会于2008年6月28日在北京举行。50位“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候选人在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的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高尚品质让我们为之感动和自豪。举办“抗震救灾英雄

2、少年”评选表彰活动,有利于激励广大未成年人学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优秀品德,共同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励广大未成年人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说明国家举办“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表彰活动的依据。(6分)(2)上述活动的开展,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何道德启示?(6分)3、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漫画《引向歧路》的认识。(9分)4、本届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充分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当代文明成就,荟萃了当今科学技术和产业技术成果,反映了人类社会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愿望,展示了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低

3、碳理念和实践,谱写了世界博览史的辉煌篇章;本届世博会上全球许多政治家、企业家、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莅临中国,在上海世博会系列论坛上发表真知灼见,探索未来世界,碰撞出无数睿智的思想火花,极大促进了世界的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推动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1)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举办上海世博会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12分)(2)如果你去游览上海世博会,你认为应如何正确对待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6分)5、挖掘文化元素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途径之一。某工艺品公司,由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缺乏特色和金融危机的冲击,曾经濒临倒闭。2010年来,公司在员工中开展“

4、厂兴我荣、厂衰我辱”教育的同时,创新经营理念,重视品牌建设,运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将文化与产品“嫁接”起来,结合百家姓、中国历史名著中的人物故事等创造性地开发出一系列新的工艺品,大大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产品的附加值。目前,该公司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0%,产品远销欧美市场,企业前景一片光明。结合材料,分析该公司采取的举措所蕴涵的《文化生活》道理。(10分)6、某电视台新闻访谈日记者围绕“关注用工荒,破解招工难”话题,展开调查和采访。[新闻采访]为了探寻“用工荒”的原因,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员:农民工:东南部地区的工资虽然较高,但生活成本很高,子女的教育受到很多限制,很难照顾好家庭

5、。况且目前家乡就业机会多了,打工何必舍近求远。技术人员:尽管在东南部打工收入较高,但是压力大,在落户、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碰到许多实际困难,难以享受“市民”待遇,个人发展空间有限,所以更愿意回家乡创业。大学生:我们希望有良好的薪资待遇、舒适宜居的物质文化生活环境,能有更多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到哪里发展都可以。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满足劳动者的精神文化需求。(8分)7、材料2010年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指

6、出,坚持育人为本,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根据材料的内容,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国家重视教育的理由?(10分)8.材料一:下图是几届世博会会徽图:材料二:在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美国馆主题为“拥抱挑战”,俄罗斯馆主题为“新俄罗斯:城市与人”;英国馆主题为“传承经典,铸就未来”。材料三: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

7、安徽馆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我们应如何认识这一现象?(14分)(2)结合材料三,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8分)参考答案:1、①所谓分析的态度,就是要辨证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3分)②所谓开放的态度,就是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