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环境的家庭担当.doc

浅析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环境的家庭担当.doc

ID:14950086

大小:3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31

浅析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环境的家庭担当.doc_第1页
浅析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环境的家庭担当.doc_第2页
浅析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环境的家庭担当.doc_第3页
浅析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环境的家庭担当.doc_第4页
浅析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环境的家庭担当.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环境的家庭担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环境的家庭担当  论文关键词:创新人才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力量  论文摘要:在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中,家庭是第一环境,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教师,是第一责任人。要做好为孩子的人生垫底的工作,家长首先要从武装自己做起,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其次要在孩子学龄期对学校教育有机配合,在培养孩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下工夫;最后是对大环境多种关系和力量的有效调控,以便形成合力。    为了持续不断地培养创新人才,以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必须营造适合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这应该是一种全社会范围的创新氛围,需要形成覆盖从孩子出生、家庭教育到正

2、规学校教育的整个创新教育大系统。因为这是一项社会力量整合的系统工程,所以要求各组成部分能够最大限度地相互协调。  在这个大系统中,学龄前时段处于最前端,所以人们都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期间为人父母者对孩子的教育是要负全责的;孩子上学以后,“第一所学校”和“第一任教师”并没有“卸任”,他们仍然要从另一种角度与学校互动,有机配合;另外,不论是学前期,还是学龄期,都有个对社会影响趋利避害的调控问题,家长在这方面一直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实践已经证明,家长们只有在这些方面都认真履职尽责,才能避免家庭教育成为创新人才成

3、长整个大环境木桶上的那块短板。  我们现在的这些处于孩子人生起跑线上的“第一所学校”里的“第一任教师”状况如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基本上都是仓促上阵的“新手”,百事缠身的“忙人”,很少有修完“如何做父母”的课程之后才生孩子的,也很少有专心培育子女而不忙于社会工作的。这种不可避免的忙碌和盲目状态,注定了他们在子女教育上的一定程度的茫然。因此,在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环境的总任务中,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尤其是家长们自己,对此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对学龄前养教之责的科学履行    家庭和父母——作为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环境的责任者之一,首先应该在学龄

4、前时段里,把“为孩子人生垫底”的养教之责科学地履行好。  这里的“科学”二字,强调的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让传统意义上的养教之责带上明确的“创新人才培养”动机。不仅家庭教育本身要如此,对学校教育的配合和对社会影响的趋利避害也要这样。  为了能够科学履职,为人父母者必须在培养孩子的同时自觉地武装自己,这期间大体应该接受三轮“应急培训”。第一轮是在婚育之前,结婚登记时先由婚姻登记部门进行一次,生育前再由计划生育部门进行一次,两次内容各有侧重,主要解决“择佳偶、孕良胎”问题;第二轮应在生孩子前后,需较系统地解决一下为人父母者的使命、责任和养教常识与操作

5、问题;第三轮是在孩子的学龄期,重点解决家校互动的配合问题。  在这三轮培训中,第二轮非常关键,有三句话应该广泛传播并且世代相袭。第一句是:“7岁也许不到人生的10%,却决定了人生的70%。”这是《小脑袋,大世界——7岁教育法则》一书上的话。德国青少年研究院的多纳塔·5艾申波茜博士,在这本书中,提供了一份“挑战学前教育观念的认知清单”。1996-1999年间,她所在的联邦德国教育研究部搞了一项“7岁儿童认知世界”的课题研究,他们以翔实的资料证实了这个结论,这和我国民谚“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完全一致。我想在全社会普及这句话,可以大大增强为人父母者的“

6、责任意识”,因为孩子7岁以前的养教责任,主要是由他们来承担的。第二句是:“力争从一开始就把一切都做对”。这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的,他在《儿童教育讲座》中呼吁:“关于这一点,忠告家长们永远牢记在心,希望家长们要始终做好教育工作,力争将来不必再做任何改造工作,力争从一开始就把一切都做对。”孩子生命中的千千万万个“第一次”,初期多是在与父母的“亲子共享时间”里进行的,父母及时的呵护、点拨和指导(不是包办代替),能够增加其安全性和正确性,能够防患于未然。即使是完全由孩子自己决断的过程,也还可以在父母的恰当作用下加深对关键环节的印象,使其影响深远的部分

7、得到拓展和加固,甚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一开始就把一切都做对”是很难做到的,所以马卡连柯讲的是“力争”。即使我们不能完全做到,但只要在头脑中“装”上这句话,也肯定会有助于家长们“奠基意识”的增强。第三句是:“只有用好未成年的18年,才能过好成年后的80年”。这是我的个人感悟。十年前我在一所小学的“六一”报告会上演讲,讲完这句话时博得了热烈的掌声。会后师生们告诉我,这句话增强了他们的“准备意识”。他们的评价,使我想到了中国少年先锋队的队章,那上面的呼号是:“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回答是:“时刻准备着!”从那以后,我便经常在各地传播这个

8、思想。  当然,我们不能仅靠这三句话来承载为人父母者的全部责任,因为“望子成龙应该怎么望”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认为,人类在这方面应该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