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934453
大小:8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31
《校长最应该做的是什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校长绝不是无所不能的”,那么校长最应该做的是什么?一所好学校离不开一位好校长。但我们看到,在一些学校,校长是一切工作的轴心,似乎离开了校长学校的工作就无法展开了。这绝不是正常的学校管理之义。校长管理的真正价值在哪里?校长如何自我认知和定位?校长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也许可以区分出优秀校长和普通校长。那么究竟如何看待“当校长”这件事呢?一起来看看有着23年经验的校长沈茂德是怎样说的。今天的校长应该像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心态上更平和一点,语言上更朴素一点,行为上更真实一点。只有这样,校园里才会有
2、更多的优秀教师,才会有更多的卓越孩子。01校长绝不是无所不能的其实,世界上并不存在一个“最优的学校管理模式”。每一所学校都可以追求优质发展,但发展的路径可以各不相同,关键在于校长要有正确的自我定位和自己的教育哲学。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校长应该像医生那样,在学校运作过程中,既为学校的每一天“诊断”,也要帮助每一个教职工在学习与反思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使学校的每个岗位、每个工作环节在这种和谐的诊断中发现“病灶”,并在自我的反思与管理者的服务中自我痊愈。在今天的基础教育领域,我们并不缺少优秀的教育理念,但缺少对优秀教育理念
3、的深刻理解和一以贯之的实践行为。我们缺少以一种“古典的心态”思考与实践的办学行为,我们更缺少脚踏实地进行校本文化建设的持久行为,缺少积淀优质文化的韧性。在我看来,校长绝不是无所不能的。校长既应该清晰学校的传统和基础,在继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学校的文化,又必须把自己从肤浅的现实视域中解放出来,以国际化、时代化的信息优化学校文化,并不断赋予品质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努力建设智慧、坚韧、有共同愿景、有共同行为的团队,努力再努力,学校就必然会有个性化的内涵与活力。23年的校长实践,我深悟管理的价值追求应该是促进师生发展,促
4、进学校文化的优质,其基本形式是“诊断”与“服务”。“不要把校长当官做”应该是校长职业的基本准则,学校管理的主体应该是教师,校长则是主体行为的组织者和协调者。相信教师应该是校长内心永远的声音,内心宁静应该是校长的职业本色,行走在校园中、说专业的话应该是校长的自我要求,建设优秀的学校文化则是学校管理的价值追求。02要使学校全面增值,首先要使每一个人的内心增值多次外访,常看见这样的场景:一些中国校长常常会出于真心求“道”的目的,向外国校长同行提这样的问题:你们学校有哪些管理教师的规章制度?你们是如何考核(管理)教师的…
5、…面对这样的问题,常见外国的校长脸上会闪过茫然的感觉,有些校长会无奈地耸耸肩,摊开双手连说“No,No”。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管理积淀着浓郁的官本意识,往往意味着制度、考核、奖惩。这种自上而下的管理理念,使许多校长把管理的价值取向定位于建立“规范”和“秩序”。在我踏上校长岗位之初,也曾陷入深深的困惑之中:“我如此投入,怎么还有这么多抱怨?”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我才认识到:“校长管理的真正价值在于‘诊断’与‘服务’的过程之中,在于学校优秀文化的建设之中。”在传统的管理哲学中,“管住物、管好事、管住人”成为一种普遍的
6、程式。我们通常看到的学校管理模式是校长居于学校管理层的顶端,然后向下逐级形成金字塔形的管理网络。这种基于工业革命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可以高效实施标准化运作,但弊病是极大地削弱了学校的主体——师生群体的个性和主动性,往往陷入管理中“人不见了”的尴尬境地。应该认识到,学校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而不是为了“便于控制”。“规范”和“秩序”的建立是管理的一种基础性架构,而不是管理的真正意义。管理应该使一所学校充满活力,使每一位师生充满生命蓬勃的激情,有一种主人翁的自尊和自我发展的意识,为了心中的信仰,为了实现共同
7、的发展愿景而自觉工作、学习。他们对学校的深情、对学生的诚爱是源于内心的,而非奖惩所为。著名学者马尔库塞认为:“观念和文化的东西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它可以改变人,而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要使学校全面增值,首先要使每一个人的内心增值。由此,“促进每一个学生、每一位教职工核心素质的发展”就逐渐成为我对学校管理的本原追求。学校管理方式也相应地实现了两个转变:从“法官行为”(结论评价)转变为“医生行为”(诊断与服务);由自上而下的“命令”转变为彼此平等的“和谐对话”。如我们学校的“常态性听课”,其目的不是为了给教师打一个等
8、级,而是为了发现常态课堂教学中的优秀并及时予以推广,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其价值追求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再如“教师会议”,主讲者不应仅仅是校长,而应是某一主题的“首席教师”,而“首席教师”的发言也不应仅仅是一家之言。会议的主讲者有了这样的文化性约定,每次在开会之前都需要走进学生、学科组、年级组等进行大量调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解与建议。近20年的坚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