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912063
大小:4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30
《宝安区科技创新部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宝安区科技创新部门2016部门预算报告本预算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本单位的职能和主要工作任务编制,报告所列内容真实完整,依法接受区人大监督。报告人:于剑锋一、单位概况本单位主要职能:贯彻执行科技科普政策和规划,起草相关地方性政策;管理科学事业费、科技研发、科普及学术交流资金;组织申报制定实施科技计划;促进高新技术、软件和战略型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指导科技创新园建设;负责科技成果验收奖励及科技保密工作;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指导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工作;管理优秀科技人才;管理信息网络、监督规划通信管道、推进信息化应用;管理政府
2、投资信息化项目;承担高交会、区科技咨询、科普和全民科学素质等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制定实施科普规划、开展科普工作。本部门人员编制25人,其中行政编制20人,事业编制3人,实有在编人员20人,其中行政在编人员17人,事业在编人员3人。雇员编制2人,实有雇员1人,临时聘用人员9人,离退休人员6人。单位一般公务用车3台,执法用车0台。本部门下设2个单位,分别是深圳市宝安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深圳市宝安区科技馆。其中,深圳市宝安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为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编制11人,编内实有正式人员10人。离退休人员0人。现有业务工作用车
3、0辆;深圳市宝安区科技馆为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编制18人,编内实有正式人员17人。离退休人员6人。现有业务工作用车2辆(其中1辆为中国科协补助新购科普大篷车1辆)。二、2015年工作绩效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科技创新委等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宝安区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优势不断显现,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宝安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源泉。创新型经济逐渐主导。2015年上半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474亿元,同比增长10.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8.5%,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798亿元,同比增长11.4%,
4、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54.1%。国高企业数量迅猛增长。2015年上半年,全区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27家,总数达到1232家,占全市26%,稳居全市第二位,比2012年的402家增长了206%。知识产权战略成效初显。2015年1-7月,全区申请专利10054件,同比增长25%,占全市比重17.4%,位列全市第二位,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832件。创新载体建设硕果累累。2015年上半年,新认定科技创新园(科技孵化器)8个,新增面积62.41万平方米,总数达到31个,总面积达278.81万平方米,其中民营园区23个,建筑面积达208.74
5、万平方米;飞扬、全至等16个园区被认定为市级孵化载体。创新发展后劲态势良好。截至2015年10月,全区建成科技创新平台91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8个,孔雀团队2个、省市级创新科研团队2个、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15个,认定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240人;智能可穿戴、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加速集聚,取得了先发优势。宝安区科技创新局充分认识到我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及早谋划,提前部署,从规划、政策、载体、平台、人才等多种创新要素上全面发力,加快构建和完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推动我区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扎实的成效。规划引领,以
6、规划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按照区委区政府“三带两心两城一谷”的总体规划,加快开展重点片区、重点产业的规划编制,通过规划引领促进片区升级和产业转型。以宝安九大片区功能定位和任务分工为主线,开展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宝安片区发展规划;以产业载体升级、增强片区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开展宝安科技创新产业城规划编制;以宝安桃花源科技创新园为核心,编制了涵盖桃花源科技创新园、华讯方舟·中国天谷、光启超材料等园区和重点科技企业的桃花源科技创新园片区规划。与此同时,《宝安区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智能穿戴、机器人专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也正在紧锣
7、密鼓地制定中。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效应。进一步加大实施宝安区促转型“1+5”文件和“凤凰工程”人才政策力度,积极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杠杆效应,从而带动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增加。2014年,安排科技研发资金2.13亿元,带动社会研发投入85.6亿元;2015年预算安排科研资金继续增长到2.2亿元,有望继续带动社会研发投入90亿元。同时,我局正在起草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和完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的若干措施》及《关于大力发展创客促进大众创业的若干措施》两个政策文件,将进一步放大政策的示范引领效应。载体优先,推进科技创新载
8、体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方针,改变政府单一主导模式,激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科技创新园建设。整合利用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行业资源,对接区内优质园区,引导行业企业根据各自成长阶段向不同园区集聚,探索打造创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