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906527
大小:6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30
《创新思维工具:挑战概念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张理军博士培训网·www.ceo8844.cn创新思维工具:挑战概念法一、基本概念1.1什么是挑战概念挑战概念指的是挑战某些概念、某些观点、某些惯例,以及人们习以为常的某些做事方式等。1.2什么是挑战概念法运用挑战概念法,意味着重新认识那些成熟的观点、重新审视常规的做事方法,并且挑战它们。通过对它们的挑战可以产生新思想,或者发现做事的新方法。面对一个成熟的观点时,我们应该提出:-它必须那样吗?-那是唯一的方法吗?-为什么总要用这种方法来做事呢?-能否想出另一个方法?-为什么必须用这种方式来完成这件事呢?-还有别的方式来
2、做这件事吗?1.3挑战概念法的学习目的挑战概念法的目的就是培养挑战能力。学习挑战概念法之后,人们将建立以下信念:1)重新认识那些理所当然的事物;2)重新思考那些常用的做事方法。挑战概念法的应用目的,并不是试图证明原来的想法、观念、方法是错的,而是对它们的唯一性进行挑战。二、范例与思考2.1范例哥白尼对“地心说”提出挑战,创立了“日心说”;爱因斯坦对牛顿定律提出挑战,创立了“相对论”;张理军博士培训网·www.ceo8844.cn李登海对于玉米亩产量不能过吨提出挑战,创造了夏玉米1400公斤的世界纪录。邓小平对于“两个凡
3、是”提出挑战,停止了阶级斗争的做法。进而又对中国只能搞计划经济提出挑战,引入了市场经济模式,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2.2挑战是创新的本质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否定自我、战胜自我的历史。挑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德·波诺博士将“挑战”看作是创造性的第三个基本原则。前二者是“跳板”和“随意输入”,它们具有激励的作用,而“挑战”具有分析的作用。三、挑战概念法的应用3.1挑战唯一性挑战概念法的应用目的,并不是试图证明原来的想法、观念、方法是错的,而是对它们的唯一性进行挑战。无论何时,我们都应不断的问自
4、己:—它必须那样吗?—那是唯一的方法吗?—为什么总是那样做呢?—能否想出另一个方法?示例1:对一个手机“一个号码”的概念提出挑战。示例2:挑战对象:汽车车轮这里挑战的是“为什么汽车必须有车轮呢?”可以看到运用挑战概念法的结果是:一种没有车轮的汽车已经得以应用(气垫船)。小结:挑战“唯一性”,就是检查它是否是做某件事情的唯一方式,即为什么必须是这样而不可以是那样?3.2挑战习惯做法张理军博士培训网·www.ceo8844.cn挑战习惯做法,意味着拒绝承认现有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我们使用“为什么”一词,用它来挑战思维定势或
5、习惯做法。示例:在企业管理中可以挑战的概念是:1)挑战“客户第一”的概念,形成了“员工第一,客户第二”概念,因为人们认识到,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客户。2)挑战管理人员不能“自己提拔自己”的观念,由此提出了360度评估的绩效考核方法。3、挑战满意挑战满意也被称为“创造性的不满意”。“创造性的不满意”,意味着发现不足和机遇。【案例】20年代福特与通用汽车的较量案例:通用汽车早期的差异化战略福特汽车公司--T型汽车1908年福特汽车公司T型汽车问世坚持“唯一性”张理军博士培训网·www.ceo8844.cn1923年,
6、福特汽车年度销售量达到212万辆,这一年全美汽车销量为370余万辆,福特汽车独占57%的市场占有率;福特先生阻止任何人对T型车作大的改进。汽车的外形基本没变。通用汽车公司挑战“唯一性”就在福特汽车固步自封之时,通用公司的雪佛兰汽车面世了。设计师夸张地说:“当人们还在喜欢A型的时候,我们已经在向经销商运出B型,……通用汽车公司“创造性的不满意”1921年通用汽车公司为了应对客户的不同偏好,“通用”生产六档不同价格的汽车:第一档:450—600美元;雪佛兰第二档:600—900美元;奥克兰,庞迪克第三档:900—1200美
7、元;拉萨尔,新别克第四档:1200—1700美元;别克第五档:1700—2500美元;奥斯莫比尔第六档:2500—3500美元;卡迪拉克课堂练习通过提出和挑战任何两种概念,改进当地公共汽车的服务。首先选出概念进行挑战,然后提出改进方案,时间是3分钟。例:为什么公交车不可以让乘客驾驶?以下是学员讨论记录(胜利油田女干部班,2010年11月):怎样改进当地公共汽车的服务l为什么乘公交车需要花钱?l为什么公共汽车没有洗手间?l为什么公交车不在空中走?l为什么不能24小时都有公交车?l为什么公交车不供应早餐?l为什么公交车不能
8、小型化?l为什么不让乘客调度公交车?张理军博士培训网·www.ceo8844.cn【课堂练习】请你对“人们应该穿着‘流行’服装”的概念提出挑战。【参考答案】(1)人们应该更多地挑选适合特定场合(环境)的服装款式而不是追随潮流。(2)需要关注的是自己适合穿什么样的衣服,而不一定非要穿“流行”样式的衣服。(3)服装需要的是变化,而不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