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880184
大小:4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30
《加强改革创新 促进可持续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加强改革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开创我校科技事业发展新局面河北医科大学“十五”期间,在省科技厅等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学校广大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我校科技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体学术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并带动了学科建设、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现就我校近年来科技工作的主要成就、具体做法和今后发展思路做一简要汇报。一、科技工作主要成就(一)科技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学校把科技工作摆在了事关学校发展和办学水平提高的关键地位,五年来,在课题经费配套、版面费报销、成果论文专利奖励和新药开发等方面投入经费7000余万元,为稳定人
2、才队伍、激励科技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保证,初步实现了科技人员的贡献与奖酬同步增长的激励机制。学校加强了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科技政策,制定了对中标课题、获奖成果及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等方面的支持和奖励办法。(二)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五”期间,全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129项(其中国家级98项),同比增长175%,首次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共获得纵向科研经费3841万元,年均750余万元,同比增长358%。五年来
3、,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10项,年均4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4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0项,二等奖28项。发表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根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论文检索统计,“十五”期间,我校被SCI核心库收录的论文97篇,同比增长209%,2000-2004年我校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529篇,2004年,在全国高校排名第41位,较1999年排名前进了30位。我校人员作为主编和副主编出版科技专著400余部。获得职务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三)科研基地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我校
4、逐步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学科,一些基础雄厚、特色明显、辐射作用突出的优势学科分别创建为不同层次的重点学科。“十五”期间建成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由原来的9个增加到12个,其中4个为强势特色学科。建成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由原来的4个增加到7个,建有4个省级新药创新平台和1个创新药物研究基地。学科建设成效显著。2004年在具有20%淘汰率的省级重点学科评估中,我校9个重点学科全部通过了评估,无一学科落入淘汰之列。其中,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被评为优秀重点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内科学、肿瘤学、外科学(
5、骨科)、药学为良好学科。(四)新药开发和专利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十五”期间,为进一步加强新药开发工作,学校成立了新药开发领导小组。五年来,学校共研制开发创新药物新品种20余个。由于在科技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就,“十五”期间我校1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被增补为燕赵学者,2人被评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二、促进科技创新的主要做法(一)加大科技奖励力度,促进标志性成果的产出鼓励科技人员承担高层次课题。学校对国家级课题给予50%的配套经费支持,并按课题到位经费的10%奖励课题组。加大了对国家级成果奖的奖励力度,获得国家级成果一等奖学校奖励100万元,二等奖
6、奖励50万元。此外,对于获得省级二等以上科技成果奖励的科室,学校给予20-800万元的实验室建设费(国家一等奖800万元、二等奖600万元、省一等奖40万元、二等奖20万元),其中30%可以用作科研业务费。提高了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奖励力度。在《Nature》、《Science》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每篇奖励30万元;被其他SCI源期刊收录的学术论文,根据论文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给予每篇0.3万元-10万元的奖励。增加了对高水平学术著作的奖励,对于由上级部门出版基金资助并由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学术专著,每部奖励2000元;学术著作获得国家出版管理部门组织评审的各种图书奖,学
7、校给予每部1000元的奖励。鼓励我校科技人员担任学术团体职务。凡担任国家级一级学会任理事以上职务,任职期间一次性奖励2000元;对担任国家级一级学会理事以上职务和省级一级学会理事长职务者,在卸任后仍能保留我校人员担任相应职位的,一次性奖励5000元。(二)加强基地的内涵建设,构建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和建设。以思想境界、学术水平、协调能力等方面为标准,遴选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予以重点支持;以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为标准,选拔了一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通过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培养、凝聚、整合一支年龄、
8、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团结合作的创新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