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案例名称:中国汽车产业合资发展模式的反思

391-案例名称:中国汽车产业合资发展模式的反思

ID:14876717

大小: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30

391-案例名称:中国汽车产业合资发展模式的反思_第1页
391-案例名称:中国汽车产业合资发展模式的反思_第2页
391-案例名称:中国汽车产业合资发展模式的反思_第3页
资源描述:

《391-案例名称:中国汽车产业合资发展模式的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案例名称:中国汽车产业合资发展模式的反思案例适用: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有效利用案例内容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全年累计生产汽车32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8%;销售汽车324.8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7.1%.其中轿车产销均突破百万辆,分别达109万辆和112.6万辆,比2001年分别增长55%和56%。商用汽车的增长也很可观。汽车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完成工业增加值1515亿元,同比增长28.7%;完成销售收入6465亿元,同比增长30.8%;完成利润总额431亿元,同比增长60.94%。汽车消费成为拉动2002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中国汽车工业产量已经居世界第5

2、位,2004年可能进入第4位。其中,轿车产量居世界第8位。但是也要看到,世界第5位的生产规模与世界第l和第2位相差甚远。2001年居于世界第1位的美国汽车产量为l142万辆,居世界第2位的日本汽车产量为977万辆。需要指出的是,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量中以CKD、SKD方式组装的汽车在增加。①中国汽车工业从1953年一汽建厂开始至今50余年,其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在计划体制下的前30年的发展阶段,一个是在改革开放体制下后20年的发展阶段。前30年是以自主开发为主的,但是在当时的计划体制下一般都是某一个地方出现一个产品,然后围绕这个产品出一个配套体系,地区之间是在相互封闭的状态下生产的

3、,导致出现了像解放卡车30年一贯制这样的问题。后20年,中央逐渐重视汽车工业,并将汽车工业列为支柱产业,确定了汽车工业发展要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原则,但同时因为中国的汽车工业技术基础非常薄弱,且又封闭了30年,与国外技术差距非常大。这样一个巨大的落差就产生了一个动力,导致中国的轿车工业从此走上了合资的道路。后来,国家为了保证实现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目标就开始限制竞争,同时因为中国汽车工业是一个高度保税的市场,这样就形成了中国汽车工业高价格、高利润的局面,它使得合资模式能够得以长期的维持。再加上合资过程中中方企业在追求零部件国产化的过程中逐渐放弃了自主开发的努力,再加上汽车消费以公务

4、车为主,从而造就了一个畸形的市场结构。合资并没有导致技术扩散,其原因在于:第一,国家的相关产业政策的错误性。中国汽车工业希望通过合资引进国外先进产品技术,然后逐步实现零部件的国产化,最后实现自主开发。而事实上这个政策实施了20多年,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远了。因为零部件的生产不等于自主开发,零部件的国产化也不可能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能自主开发。第二,汽车工业在技术上是非常连续的,汽车的好坏往往体现在企业长期的技术、知识和技能上,也就是企业的经验数据的积累上。因为它体现了产品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所以是国际上任何一个大的汽车厂商最宝贵的、最核心的资产,是不可能转让给中国的。这也成为

5、中国汽车工业进行自主开发最大的困难之处。而产品开发是整个汽车工业技术结构中最关键的环节,因为产品开发是获得知识产权的重要环节。有了知识产权才能有设计确认权,才能学习技术。而中国汽车工业合资模式的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技术学习为零。这样的话,再合资几十年也不可能实现自主开发汽车。同时,随着市场的越来越开放,中国汽车工业的合资模式肯定将走向灭亡。因为根据WTO的承诺,中国政府将逐步取消对合资比例、合资企业数量的限制,一旦外资企业被允许在中国设立独资企业,它立刻就会把中方合资企业弃之不顾。而随着整个汽车市场竞争的焦点向产品的转移,不具备自主开发产品能力的中国汽车工业,一旦失去了政府的保护和管制,在自由

6、市场上竞争,必然会走向崩溃。合资不会导致技术的自动扩散,因为能力是内生的,要使外资带进来的技术、经验得到扩散的关键变量是自己要学习,要敢于进行自主开发。中国要改变在全球收入分配结构中的不利位置,就必须改变自己在技术和工业结构中的地位,实现改变的惟一道路就是本土能力的发展,包括技术能力、组织能力。表现在汽车工业上就是说只有自主开发才能产生能力,而这种自主开发不排斥对外开放,不排斥引进外资、引进外国技术。但是产品开发能力只能来自产品开发实践,中国汽车工业不可能在不进行产品开发的条件下获得自主开发的能力。中国可以开放,可以合资,但是需要把那些知识都转移过来用于开发。案例评析随着我国全面融人世界经

7、济体系,如何充分重视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努力克服其引起的潜在问题和风险,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政策制定者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跨越国界的移动过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个过程是通过国际间的贷款、有价证券买卖或其他财产所有权的交易来完成的。从单个国家的角度看,国际资本流动表现为资本的流人或流出,并直接影响到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在当今世界各国,资本流人和资本流出往往同时存在,两者在一定时期内所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