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582878
大小:47.4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18
《中国原有城市发展模式的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原有城市发展模式的反思中国城市化经历了恢复发展一逆城市化一稳定发展一高速发展4个阶段(见表2)。而中国真正意义的城市化进程则是从改革开放后开始的,同时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模式,即以小城镇为主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姚士谋等研究)2.1主要特点2.1.1以小城镇为主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就采取了“控制大城市、发展小城镇”的做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后提出多种城市发展模式,都是强调了以小城镇发展为主。1980年,国家建设委员会就提出“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方针,
2、1989年1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将城市化方针修改为“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等级,积极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八五”期间,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由59个发展到75个,仅增长29%;中等城市则由117个发展到192个,增长52%;小城市由291个发展到373个,增长34%[51;小城镇增长更是飞速,从1978年的2173个发展到2002年的19811个,增长了811.7%。2.1.2以行政调控为特色从解放初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城市化的速度和规模一直由政府进行严格的计划和控制,城市人口总量成为计划
3、控制的主要目标,户籍制度成为城市发展的严重羁绊。近十几年来,城市化过程又明显带有制度转型的特点。城市化既有市场作用的成分,又有政府主导的色彩,尤其是在审批和城市规划的限制上,政府主导行为表现得非常明显b]。2.1.3以工业化为主要动力长期以来中国对城市的定位基本上是生产中心,尤其是解放后的30年,一直强调的是由消费型城市转变为生产型城市,生产型城市又归结为工业城市。在工业化的初中期阶段,发展城市工业对推动中国城市化,尤其是小城镇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时,“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不合理布局,亦带来严重
4、的城乡环境污染。2.1.4追求速度的粗放式发展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恢复补偿性增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逐步加速(见表2)。从1978年~2002年,城市化率由17.9%提高到39.1%,每年提高0.88个百分点,是1958—1978年的7倍多(见表2)。特别是1996年到2002年,每年增长竞达1.62个百分点(而美国在1860年~1920年的高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化率平均每年只提高了0.5个百分点)。但同时城市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大城市超载运转,小城市发展缓慢,遍布的“三一型”(一条商业街、
5、一个市场、一千非农业人口)也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2_2存在的问题中国原有的城市化模式具有显著特色,在促进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带来较为严重的问题[6]。2_2-1城市体系结构失衡,功能减弱尽管中国一直推行小城镇的发展方针,但由于利益机制的影响,大城市却在急剧扩张。中国工程院徐匡迪院长指出,近几年来累计约有2亿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主要是大城市,其中只有10%的人口流人中小城市阿],导致城市体系结构严重失衡。一是城市规模结构不协调。具有规模效益的大城市不多,小城镇数量太多,降低了城镇体系的整体辐射和带动功能(
6、见表3)。二是城市空间结构不平衡。东、中、西三大地区城市发展的空间差异显著且不断拉大。2000年三大地带的城市化率为38.5%、28.1%、23.4%,分别比1980年提高了17.9、8.9和7.4个百分点,设市城市密度分别为每万平方公里2.24、0.74和O.27个。三是城市产业结构不合理。很多城市出现产业虚高度化和同构化,大中小城市之间也没有形成合理的分工体系。处于中国城市体系顶尖位置的特大城市,虽然人口规模和地域空间与发达国家的顶尖城市相当,但经济结构层次、综合实力以及效益指标要低得多。如上海的GD
7、P总量仅为香港的1/4、东京的1/20左右‘“。2.2.2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矛盾突出工业的发展,人口的高度集聚,各种污染物排放量激增,造成了大气污染、垃圾围城、水资源短缺、噪音和光磁污染等各种难以解决的环境问题,城市生态环境、生态安全遭受严重威胁。据统计,流经城市的河段中78%不适合作为饮用水水源,50%以上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2002年全国660个城市中有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水,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瓶颈。更为严重的是,各类污染已经由城市蔓延至小城镇和乡村。2_2.3城市建设无序,特色
8、渐失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5000年的灿烂文化在城市中积淀,神奇的自然景观塑造了城市形象,基本形成了不同的城市特色。但近20年的粗放式建设,导致历史文明载体严重破坏,自然景致也风光不再,民族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在逐渐消失。而且,由于全国大中小城市的建设模式和步调基本一致,从欧式建筑一条街到大型草地广场,从林立的高楼大厦到新区拓建,城市出现了普遍的千城一面的景观“克隆”现象,城市的可识别性缺失。2.2.4城乡关系不和,二元结构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